《伤逝》再解读: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回环”结构与“预设”效应

2023-10-10 16:3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逝》再解读: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回环”结构与“预设”效应》,欢迎阅读!
鲁迅,回环,伤逝,预设,叙事

《伤逝》再解读: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回环”结构与“预设”

效应

郝云飞

【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期】2022(38)3

【摘 要】鲁迅在爱情小说《伤逝》的叙事中,采用空间和时间双重“回环”结构,小说的爱情主题在物是人非的情境中得以凸显。小说中,涓生的爱情故事也经历了“无—有—无”的“回环”过程,这一爱情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涓生与子君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在家庭中不平等的话语关系。此,主人公涓生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直在用强烈的心理“预设”推动着爱情悲剧的发生和自己命运的走向。这种“预设”心理导致涓生最终选择牺牲爱情来换取反抗希望和绝望的斗争之路,一个孤勇的战士形象也由此诞生。这些叙事模式还存在于1925年前后鲁迅完成书写的《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中,成为鲁迅书写知识分子小说的一种普遍模式。 【总页数】9(P38-45) 【作 者】郝云飞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鲁迅乡土小说叙事中的多层次对话结构——以鲁迅小说《祝福》为例2.鲁迅的童年经验与其小说创作中的深层叙事结构3.革命叙事中的凄美爱情——关于孙犁抗战小说《钟》的再解读4.子君的出走:又一爱情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5.浅析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叙事人称和时空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3b5bb5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