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地下水热液矿床)

2022-07-28 00:18: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地下水热液矿床)》,欢迎阅读!
矿床,地下水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 地下水热液矿床 (一)概述

一、1、地下水热液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在地壳浅部和表层的地热异常区,由地热或地热增温率导致的岩层内同生水或循环地下水活动性增强,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的含矿溶液,称为地下水含矿热液,当地下水含矿热液运移到有利构造和围岩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成矿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地下水热液矿床。

2、工业意义:主要金属矿产有PbZnHgSbAsAuAgUNiMo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晶、冰洲石、石棉、蛇纹石、重晶石等,有些矿床可以称为大型、超大型矿床(MVT型铅锌矿床、贵州万山汞矿床) (二)地下水含矿热液的形成作用

1、侧分泌作用:热液可能是大气降水、原生水、或结晶时的释放水。热液流经围岩时,成矿组份从附近围岩中析出进入热液,形成含矿气水热液,矿质被热液带到附近有利空间沉淀成矿。

2、压实热液作用:岩石在压实过程中,岩层中的孔隙水受压而被释放出来。如原为海相沉积物在成岩、压实过程中,可释放出以卤化物为主的热卤水。在这些热液的作用下,可形成后生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如某些泥质岩中的铅锌矿脉可能是这种成因造成的。

3、下渗水环流热液作用:下渗水沿断裂、裂隙带循环,通过加温,使围岩中有用组份活化转移,进入热液,并在有利的岩性条件下富集。

4、热泉堆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年轻和正在进行矿化的地区。热泉水基本上是大气降水,一般含有较高的HgAsF等元素,随着温度下降,有用组分沉淀堆积可形成矿床,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汞矿床就是一例。 (三)地下水热液矿床的特征

其总体特征与岩浆热液矿床大体相似,但还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矿床及其附近一般无岩浆岩体出露,即使有,也与矿床无直接直接关系;

2)矿化明显受一定地层、岩性(岩相)控制,矿床常产于一定层位中,矿体常集中在某些岩性段:ⅰ)海相、泻湖相碳酸盐岩(多与白云质碳酸盐岩和礁相杂岩);ⅱ)红色碎屑岩系中的浅色带及接触带;ⅲ)黑色页岩;

3)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是褶皱、断裂、裂隙、及岩层的层间构造带,矿体多为两向至三向延长过渡的凸镜状、囊状或脉状矿体,在空间上沿一定层位呈带状分布;

4)矿石成分简单,与围岩成分基本相似,金属矿物常为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矿物颗粒较大,并呈带状分布,有时晶体生长完好;

5)围岩蚀变弱,主要为低温蚀变,如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重晶石化等; 6)成矿温压低(T50-200℃,P3×107-5×107PaD1.5km,同位素变化大(δ34S变化范围-12.2-+36.1‰),矿石年龄可大于围岩,也可小于围岩。 (四)地下水热液矿床的主要类型 1、碳酸盐建造中的金矿床

此类矿床主要由地下水沿碳酸盐地层层间破碎带、断裂和裂隙运移过程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以充填和交代的方式在有利的地层和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矿床产于碳质薄层砂泥质碳酸盐岩中(灰岩或白云岩)金矿体或呈浸染状分布于蚀变岩中,或以石英脉的形式出现。矿石矿物除金矿物外,还有黄铁矿、雄黄、雌黄、辉锑矿、辰砂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白云岩化;金矿化与砷、锑、汞明显相关;金矿物的粒度细。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于美国内华达洲的卡林为典型代表,因此又称为“卡林型”金矿床,我国陕西二台子、金厂等,川西北康定地区。

此外,在贵州尚有该类型的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床。 2、层状铅锌矿床

此类矿床规模大、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因此具重要的工业意义。以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地区的铅锌矿为代表,因此又称为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MVT) (1)矿床产于一定层位地层中,就一个矿床而言,成矿局限于1-2层位; (2)矿区内无火成岩,或与火成岩无关;

(3)容矿岩层以白云岩为主,常夹有礁灰岩(如美国密西西比铅锌矿床),有的矿床产于砂页岩中的层状铅锌矿床,以我国云南金顶铅锌矿为代表,产于中生代白垩和第三纪砂岩中; (4)矿体有似整合和不整合两类,前者矿体与围岩呈似整合,矿体呈似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后者矿体与围岩不整合,矿体呈脉状、网脉状,受断裂、裂隙控制明显;

5)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石品位低,但储量大。矿石矿物多呈浸染状沿岩层微层理分布; (6)围岩蚀变以硅化、白云岩化为主; (7)成矿温度50-150(<200 )成矿溶液盐度15-20%(30%)包裹体成分NaCaCl为主, 有时含石油;δ34S=-8.03+31.36‰;(8)方铅矿年龄或与围岩接近,或老于围岩 典型矿例:美国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云南金顶铅锌矿床、辽宁关门山铅锌矿床 3、层状锑汞矿床

我国湘黔一带的汞锑矿床多属此类

1)矿床具有层控性,矿体赋存于灰岩向白云岩过渡地带,与角砾岩关系密切,且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2矿体有两种产状:①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沿层断续分布,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有多层的特点;②呈脉状,受地层(褶皱)张裂隙控制,两种产状的矿体中①是主体

3)矿石成分简单,锑矿床中,矿石矿物主要是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等;汞矿床中,矿石矿物除辰砂外,尚有雄黄(AsS)、雌黄(As2S3)、辉锑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 4)围岩蚀变为硅化和碳酸盐化,硅化普遍发育 5)成矿温度低,在50130 我国贵州万山汞矿床为典型矿床。

4、碳酸盐岩、硅酸岩盐和砂页岩中的脉状水晶矿床

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水晶矿床是产于硅酸盐岩中的含水晶石英脉,其围岩是石英岩、砂岩、石英片岩及片麻岩等。矿床多产于强烈褶皱或断裂破碎带中,脉体形态复杂,规模大小不等,数量较多。脉体的膨大部位晶洞发育,大小悬殊,充填于其中的石英晶体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重量几十克至几千克,乃至几吨。此类矿区内常常见不得岩浆岩,目前研究表明为地下水热液所成。

我国广西发现产于碳酸盐岩(灰岩)中含水晶方解石脉型水晶矿床,也是地下水热液所成。 背景材料

1、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

这类金矿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金矿类型。以美国内华达州卡林Carlin金矿为典型代表,因此又称其为卡林型金矿。现在内华达州中部这种类型金矿已成为一个包20余个金矿床的卡林金矿带,矿带长65km,宽8km,累计金储量达2177t,矿带上除卡林矿床外,还有金坑Gold Quarry(品位1.3g/t金储量306t等多个大型、超大型金矿,


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金矿产地。除美国外,在加拿大、西班牙、俄罗斯、新西兰和我国也有这类矿床的发现。

矿床属低品位、大吨位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38g/t,矿石中金颗粒极细,仅几微米,肉眼难见,呈浸染状分布于容矿岩石中。容矿岩石多为粉砂岩、含碳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也有碎屑岩、片岩、燧石岩、凝灰岩和火山岩等。

1987年在卡林矿带深部(550m)首次发现了高品位、大吨位的波斯特-贝茨(Post-Betze硫化物金矿床(品位612g/t,金储量311t、米克尔(Meikle、派普莱恩(Pipeline(品1.61.7g/t,金储量251t)等,说明卡林型矿床的深部也是有找矿潜力的,

我国1975年引进卡林型金矿概念后,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区陆续找到了这类矿床。

卡林金矿含有金储量180t,平均品位9g/t。主矿带长900m,矿体最多,约占全矿区总储量70%。

早在19世纪50年代人们就在内华达洲开采金、银矿。20世纪初,该区开采活动最为活跃,但随着浅部、易发现矿体被采空,贵金属产量逐渐下降,以至60年代,许多人认为内华达洲寻找新金矿的远景不大了。然而60年代,在内华达洲中北部碳质碳酸盐岩中相继找到了卡林、科特兹等几个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和思路,一时成为美国采金史上的一个轰动性事件,从而促进了内华达洲乃至整个美国西部地区金矿的勘查工作的复兴。

湖南省新化县(现冷水江市)锡矿山是著名的"世界锑都"早在1368年人们就发现这里的矿藏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人们误将锑矿石当作锡矿石,因此当地也被取名为" 锡矿山"直到1890年,才知道这是"",而锡矿山这地名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锡矿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境内,其锑矿发现于1541年,当时被误认为是锡,因此取名锡矿山。锡矿山地区的锑业开发始于1897年,现有106年的历史,锡矿山以其锑矿储量之富、锑产量之最和锑品质量之优著称于世,久享“世界锑都”之美称。

世界已探明锑矿的总储量为452万吨。储量超过20万吨的有中国、玻利维亚、南非、前苏联和墨西哥。其中中国的储量有237万吨。湖南冷水江市不仅锑矿资源丰富,而且锑品生产量居全国第一。甘肃也有丰富的锑矿资源,年产锑白500吨,用作塑料和纺织品的阻燃剂。贵州

省东部近年探明一个大型(储量大于10万吨)锑矿--半坡锑矿。广西省南 丹县大厂矿山的锑矿储量现已跃居全国首位。

辰砂也叫朱砂、丹砂,是一种硫化汞的结晶,猩红色,金刚光泽。比手指甲略硬,小刀能轻易刻动。比同体积的水重8倍。以前,以湖南辰州(今沅(yuan)陵)所产者最佳,所以取名为辰砂。

贵州省东部的万山汞矿,是我国的"汞都"1980年,那里曾发现一颗"辰砂王",它长65.4米,宽35毫米,高37毫米,重237克。虽则重量不足半斤,可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辰砂矿物晶体,是一颗无价之宝。西方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和中国古代的炼丹家,为什么对辰砂那么感兴趣呢? 因为用火把辰砂煅烧之后,其中所含的硫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跑掉,剩下的便是水银。假如再把水银掺和硫黄共同加热,则会得到黑色的硫化汞粉末。经过隔火煅烧,在器皿内壁上方又会凝结出红色辰砂。他们把辰砂叫"",并且当成长生不老药。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等五个皇帝妄想长生不老,曾因服用大量的含汞"仙丹"而丧命。

全世界已探明汞的储量为15.5万吨。有万吨以上的是西班牙、意大利、中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美国和阿尔及利亚。其中西班牙储量近5万吨,那里还发现一个体积0.5立方米"水银坑",内有近2吨天然水银。我国的汞矿主要产于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陕西。贵州一省探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749a3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