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2022-12-22 04: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悯农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二首,赏析,注释,其一,原文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旧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悯:怜悯。这里有怜悯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



粒。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旧。 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处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呈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处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奉献和无穷的制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

1 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查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也许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索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样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说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接受鲜亮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简单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接受了鲜亮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终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状况形成鲜亮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索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直接把观点告知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9e434e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