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

2023-03-18 11:2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欢迎阅读!
小学生,语文,成为,工具,如何



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

现代的网络教学具有大容量的信息、超文本的阅读、多种媒体介入、课内外沟通和多学科融合特点,随着学校网络硬件设备的铺设,信息技术延伸了人类的双,成为新工具的代表。可以说网络,以它独有的特性涤荡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观念。



在此期间,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的确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但是一些地方也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误区。



一、创设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偏离

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确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因此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创设情境教师们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 CAI 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



二、过分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如笔者曾听过的一堂桂林山水,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整理出来后以一篇导游稿形式上交(本应是课后应做的工作拿到了课堂上来)。但是由于课程时间十分有限,学生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于是教师在让学生上网几分钟后就呈现了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并开始了讲解。那么这个教学活动其实没有起到任何实质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这里也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整合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绝对化倾向主体

传统的以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达到的学生主体作用时的理解。然而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式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



以上的种种,信息技术的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展现,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偏离正确的方向。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用易操作的软件,结合语文教材,以简单的课件展示帮助完成教学过程或是用一些较复杂的软件设计、制作出具有互动性的课件,超越一般水平,具有目的性强,能有效突破重难点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参与,虽然




起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课堂教学高效、大容量,教学过程与媒体结构的初步整合的目的,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傅强老师的利用信息技术走进清明上河图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课前都做了查询资料的准备。课的一开始,教师先请同学自己来说一说预习情况。学生1:我来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它是北宋年间的一幅风俗话,作者张择端。整幅高24.8厘米,528.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教师:请问你是怎么了解这些内容的?该生:从网上查。在百度“GOOGLE”搜索中输入清明上河图就可以找到有关的资料。老师进一步让学生演示。通过学生机向全体学生广播,使每个学生既看清了操作,又了解了内容,这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语文学科与网络紧密结合,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既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



当然,如何把信息技术引进语文教学,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老师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首先是网络硬件设备的铺设。要利用网络来教学,所在学校必须先铺设好校园宽带网,建设好网络教室,否则,语文网络教学就无法实行。



其次是网络知识技术的普及。具体地说,就是网络教学的实行者(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较好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否则,语文网络教学也无法实行。因此要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再次是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上两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来上课呢?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就像当初讨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语文教学一,众说纷纭,各有看法,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



参考文献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

[2]傅强.利用信息技术走进《清明上河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2f08fe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