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22-04-10 01: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欢迎阅读!
农民工,闲暇,支配,状况,调查

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论文

摘要:农民工处于中国大陆社会的底层:他们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获得报酬最低。从事行业主要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电子厂和服装加工厂的简单直接生产者等工种。在城市,他们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根本没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国民待遇和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他们的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不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生活状况 闲暇时间

正文我们小组通过上网查资料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作了一个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缺乏足够的闲暇时间

农民工闲暇时间普遍比较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过问卷调查和数据表明, 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之内的总计17%8-10小时的33%10-12小时的26%12小时以上的24%。在一周的时间里,农民工工作之余的闲暇活动最多的是和家人或朋友长时间聊天、睡觉或什么也不干、打牌下棋或打麻将、逛街或去公园,而参加体育活动、唱歌跳舞等却占很少数,他(她)们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去做这些,由于收入低,他(她)们必须加班加点,为的是能赚取更多的钱来维持家庭的生活。由此得出,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与其职业有很大关联,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农民工普遍比从事脑力劳动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但是,不管在哪个年龄层次,不论是在建筑业还是其他行业部门,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是一普遍现象。农民工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平均工作时间呈强相关关系:平均工作时间越短,农民工越倾向于看电视、打牌、下棋、逛街等娱乐活动;工作时间越长,农民工越倾向于睡觉、闲聊、什么事也不干。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备受损害,使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不少农民工说他们在工作之余,更希望好好休息一下。

闲暇生活内容单调

虽然城市里的娱乐项目丰富,但民工们很少涉足。他们的业余生活是贫乏和单调的,且休闲的文化层次也不高。农民工对于自身相关的或者是消遣娱乐的信息比较关心,而其他一些提高自身素质的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等信息的关注度却偏低。另外,农民工长年累月地重复着贫乏、单调的生活,加之又缺乏健康文化生活的引导,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成庸俗化倾向。据调查,在一周的时间里,农民工的闲暇活动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和家人或朋友长时间聊天(半小时以上)占67%、睡觉或什么也不干占51%、打牌下棋或打麻将占43%、逛街或去公园占32%而参加属于发展型活动如体育活动、唱歌跳舞等的分别只有8%左右。另外,调查发现,看电视这一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来说再平常不过的闲暇活动,也不是大多数农民工都能享受到的。在工作之余,不能看电视的农民工高达49%,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人群,偶尔看的占32%,经常看的只占13%。农民


工的闲暇基本上是一种消磨时间的状态,是懒散的,很少与外界人交流学习。

公共休闲资源分配不合理

现在,几乎所有城市公共生活空间都在不断拓宽,如城市中的咖啡屋、酒吧、网吧、各种休闲会所、各种特色公园等,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但这些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准备和设置的,真正适用农民工的不多,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现有的休闲设施往往也会因为偏见而阻碍农民工的参与。

综上所述,农民工闲暇生活匮乏、庸俗,最终会导致社会问题。一方面,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的身体就得不到休息和调整,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肌肉劳损、骨质增生、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是农民工的高发病。另一方面,长年累月重复着“干活、吃饭、睡觉”的单调生活,会使他们感到精神空虚,加上繁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精神生活的空虚容易使农民工淡化道德、法律意识,甚至会由此引发影响正常生活的安全事故;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匮乏,还给一些低俗文化的侵入提供了市场——有些人倾向于在地摊购买内容低俗的出版物,或去看通宵录像,寻求感官刺激。个别人甚至会产生极端心理,走向犯罪。这些都是社会不安定的潜伏因素,会拖城市文明进步的后腿,制约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不仅能使农民工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而且能放松他们压抑的神经,使他们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地生活、工作;以下是我们小组针对以上农民工各种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提高和改善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我们应把他们当作城市生活人群的一部分,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因为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具有与农民工和城市人不一样的特殊性,他们的休闲时间更短,休闲条件更差,社会各界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就报纸、广播、电视等各大媒体而言,要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向人们宣传关注农民工的闲暇时间;就政府而言,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农民工纳入到其居住地的社区中去,让农民工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城市公共休闲文化资源,并积极吸纳他们参加城市的社区活动,为他们举办专门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就企业而言,可以在适应企业生活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工在业余休闲环境中放松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就群众团体等组织而言,可以利用晚上等空余时间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应对生存的能力;就社区街道而言,可以通过组建文艺小分队、流动图书室等方式,深入工业园区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农民工思想文化工作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要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体制改革

坚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渴望长期留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出生成长,实现本地化的诉求十分强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制度,城市昂贵的居住、生活成本,以及仍然存在的较高的迁移落户门槛等,使农民工实现本地化的难度很大。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定居,就要奔波于城乡之间,付出往返流动的成本;还要在家乡保留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影响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造成在家乡投资建房而又常年闲置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响产业升级和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技术改进等。因此,应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坚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特别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户口性质相关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形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武元. 进城民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01. 2 王西玉. 中国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政策选择[J]. 管理世界, 2000.

3李培林. 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4 郑抗生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甘肃社会学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816a735f0e7cd1842536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