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让大兴区告别传统管理模式

2023-02-19 05:4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字农业让大兴区告别传统管理模式》,欢迎阅读!
大兴区,管理模式,告别,传统,数字

数字农业让大兴区告别传统管理模式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部门在发展数字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方面强化服务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大兴农业三网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农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变了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

近年来,区里首先开发建设了大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北京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这两个系统主要是将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经管等农业相关信息通过“3S”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系统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其次,开发建设了大兴农业信息网,为全区农民建立了一个集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信息网站,该网的建立极大发挥了市场的导向作用,架起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了信息助农、护农、富农的作用。在开发建设大兴农业三网的同时,全区还积极进行农业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培育农业信息服务队伍,探索电视发布、热线电话、手机短信、远程教育、资料发放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手段,构建一套工作奖惩机制等做法,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与农民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发展数字农业,首先是要建立起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立大兴区农业信息管理中心,严格按照一间房、一套设备、一条电话专线、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一套组织(队伍)网络、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六个一标准,区里先后在各镇、龙头企业、协会等建立了26个基层信息服务站;同时,积极发展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形成整体优势。 其次是培育一支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发展了一支以区、镇、村三级信息员为纽带,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等为主体的600余人的信息员队伍,并对信息员进行了计算机操作、信息采集与撰写等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支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信息员队伍。今年,全区又将290余名新上任大学生村官作为推进全区农业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力量,吸纳到信息员队伍中来并加以培养,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是探索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手段:为了更好地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大兴区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通过多种信息服务手段,实现了信息进村入户。一、加强电视发布农业信息的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收集、分析农业信息并制成电视片,通过电视台都市田园节目定期播放;二、热线电话,开通了语音电话,建立了农业信息库,利用语音转化功能,自动回答农民问题;三、手机短信,通过短信平台每月向合作组织会员免费发送技术、农情信息4000条;四、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通过网上直播及点播技术,对农户进行远程多媒体教学和培训,为农民传递科技信息;五、资料发放,已有部门将远程教育课件、专家讲课视频资料制作成光盘,定期将网上的技术信息印成材料,免费向农民发放。通过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拓宽了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四是构建一套工作运行机制:为巩固组织机构建设,区农委信息中心创建了一套工作运行机制。

目前,通过强化管理服务,全区数字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 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221信息平台的搭建,为全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开发利用农业优势资源、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优化主导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信息服务,为经营者开辟了多种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电子商务服务。尤其是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

——2005春华秋实系列品牌推介活动在大兴信息网上发布后,来精品果园采摘的游客达万余人次,采摘农产品1万多公斤,经济收入5万余元;榆垡镇西黄垡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06年通过网上销售甜瓜15.5万公斤,西瓜34.5万公斤。


——20065月,礼贤镇益农配菜中心通过在大兴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与杭州市某蔬菜加工厂达成长期供销协议,每月出售彩椒1万公斤。

——2006年,北臧村镇信息服务站通过网上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为西大营甘薯种植户销售优质甘薯1万公斤。

——通过与任我行网合作,在大兴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了产品交易版块,方便了社区居民购买大兴的农副产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b91dd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