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

2022-07-31 01:23: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乡的榕树》,欢迎阅读!
榕树,故乡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乡愁起时是

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 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 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 倾诉„„ 乡愁浓时是 杯中香茗的热腾 乡音话家常的甘畅 魂牵梦萦的深情 乡愁深时是 炊烟散尽的空无 雨停更深的寂寞


流水长行的孤独 《乡愁》邓方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n 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n 1975 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n 《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n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一般的色彩和意境.

2 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 注音:

( ) ( ) 汩汩( ) ( ) 苍虬( ) ( ) 皮癣( ) ( ) 温馨( ) ( )( ) ( ) 粗犷( ) 摇曳 ( ) ( ) ( ) ( )诚淳( ) 脸颊( ) ( ) ( ) 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

3.庇荫: (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


4.汲水:到河里打水 5.兀立:高耸突出 6.镌刻:雕刻 7.虔诚:恭敬诚恳

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

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 病,也指灾祸 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12.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3 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

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你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追加问)(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诵读点拨法)

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三、 体会乡土之情,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美,学会借物抒情 分组,四人一组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e50ae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