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

2022-07-29 19:3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乡的榕树》,欢迎阅读!
榕树,故乡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故乡的榕树

1



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

1、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

2、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黑板、幻灯机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内朗读和课外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一、导入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由于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个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由于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自读探究

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但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3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


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个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相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

4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6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开启下文回忆。

5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6、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三、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

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四、作业

1、请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个句子。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2、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板书设计〗

黄河浪



香港的榕树(亲切)



景物:榕树下的小溪、石桥、石板条

故乡的榕树(怀念) 事件:""船,祈""福,乘""

传说:玉帝烧蛇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

①正确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12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

的独特感受。这样

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e3ca02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