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的雨》教案

2022-08-05 00:11: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来的雨》教案》,欢迎阅读!
马来,教案

《马来的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章从多角度、典型事物等方式来凸显描写对象的写作手法; 2. 圈画重点语句,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 3. 比较作文《上海的雨》,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文章从多角度、典型事物来凸显描写对象的写作手法; 2. 难点:运用所学,完善已写作文。 课前准备:随笔《上海的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根据已学诗句回顾文人笔下“雨”的不同特点: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的细腻 《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雨的猛烈 《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的绵长

2. 引出:那远在异国的马来雨又可能会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猜测下。(学生回答) 3. 教师:未之此地前,我们的作者也和大家一样很好奇,也在猜测,迅速找到课文中哪个词体现他是在猜测? 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一个“应”字体现了作者的不确定性。 那作者是如何猜的?他的猜测是否得到了印证?马来的雨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跟随着作者一探究竟。

二. 进入课文,感知马来雨的特点 主问题:马来的雨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如何来表现马来雨的?哪些语句用得比较好,

们是可以学习的?圈画出来,并赏析。 1. 来岛前——猜雨

2. 来岛后——未雨又盼雨

3. 岛中雨——感受雨(马来典型事物来反映雨的不同特点) 在高脚屋里——听(听觉)——刚柔并济,交响成曲 在街道上 —— 淋(触觉)——有劲,清凉畅快

在海上 —— 观(视觉)——格外壮观,海天一体 4. 赏雨后——赞雨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处仅一字之差,结尾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不仅仅呼应开头,更是作者在亲历了雨后的真切感受的表达。语句简洁,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三. 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语句 1. 对称句:

满地水灵灵的绿,遍海湿漉漉的岛,隐约的履痕,迷蒙的帆影„„ 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 2. 化用古诗词:

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金戈铁马声盈屋„„ 3. 修辞句:


雨稀时„„碎碎的细乐中有了重音节。 大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

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 4. 四字词:

噼噼啪啪、铺天盖地、交响成曲、骤雨如幕、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四. 比较思考

1. 总结《马来的雨》的写作特点:选取典型事物、多角度凸显所描写的对象,适当化用古

诗文和丰富想象,首尾呼应。

2. 摘录学生随笔《上海的雨》根据课文内容,互相点评。 五. 总结全文

作者以“雨”为线索从猜雨、盼雨,再在高脚屋听雨、街道淋雨、海上观雨多个角度写出了马来雨刚柔并济,清凉爽快,格外壮观的特点,表达作者对马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作业布置

1. 摘抄课文中你所喜爱的语句,并作简单的鉴赏评价; 2. 完善随笔

3.有条件的同学可查阅关于马来西亚相关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47756e04a1b0717ed5dd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