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的雨》教案

2023-01-10 21:0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来的雨》教案》,欢迎阅读!
马来,教案

马来的雨

执教:进才北校 盛燕瑛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多角度细致描摹景物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很多描写雨的古代诗歌,谁来背背看? 今天我们要跟随上海作家胡绳梁去领略异国的雨景,看看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是否会绽出不同水花呢?

(设计说明:回忆已有的知识,连通自我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问:①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马来雨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②作者选取了哪些场景和感官角度来写马来雨呢?请你们圈划出作者提示的 关键句。

2、学生自由散读课文后交流明确:作者选取了三个场景分别从三种感官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

在高脚屋:听雨(听觉) 在街上: 淋雨(触觉) 在海上: 观雨(视觉)

(设计说明: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迅速寻找相关信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结构。)



三、研读文本,品味语言 1、高脚屋的雨(第6节) ①教师朗读“高脚屋的雨”

提问:作者是怎样从“听”的角度具体描写高脚屋的雨的? ②学生圈划,交流评价。

③教师点拨,引导归纳出“高脚屋听雨”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雨声的动听.

2、学生自读“在街上淋雨”和“在海上观雨”两节内容,体会作者如何从触觉和视觉角度写出马来雨的特征的。 街道上淋雨:有劲 大海上观雨:壮观

(设计说明:从不同的感官角度,体会作者细致描摹景物的写法,评价其语言的表现力,并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解主旨

1、教师提问:①作者为什么选择高脚屋、街上、海上这些场景来表现马来雨的特点呢? ②这三个场景的顺序能否调换呢? 2、学生理解文中“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句中“风情”之意。 体会“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开头和结尾的不同,领会作者对马来雨的喜爱之情。

1


(设计说明:由作者选择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风景”和“风情”的差别,理解文章以感情为序的内在逻辑,进而领会作者景中蕴情的写法。



五、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1、请同学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要言之有序,我们不仅看到景,还要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感情。

3、布置作业:选择一个自然现象,比如雨、雪、雾、日出、日落等,从某个感官角度写出其特点,150字左右。

(设计说明:在学生总结本课收获的基础上,教师明确写景散文的阅读要点。作业布置通过片段的写作,读与写结合,检测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写作上有无提高。

板书:

在高脚屋 听雨 听觉 动听

爽爽快快

在街道上 淋雨 触觉 有劲 干脆利落

在海上 观雨 视觉 壮观



马来的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ced68cb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