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江泰人物介绍

2023-11-30 12:2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人江泰人物介绍》,欢迎阅读!
江泰,北京人,人物,介绍



《北京人》江泰人物介绍

要:话剧剧本在塑造人物时主要通过戏剧语言完成,即背景介绍、剧本台词、潜台词。而剧本台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人》中颇具语言特色的江泰为例,分析其角色语言对塑造自身人物形象的意义。

剧作家曹禺在谈到《北京人》的写作动机时说:“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这一句就很好地概括了《北京人》的表达主题“人该如何活着”,不仅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这一命题适合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讨论。也正因此,《北京人》中每一个寻求人生出路的人物,时至今日依旧鲜活。而其中江泰这一人物颇具特色,并突出表现在其语言风格,剧本主要以五大段江泰参与的对话,塑造了其喜剧风格、悲剧命运的人物形象。

一出场就是一个“混蛋”加两个“滚”字,“卷”了张顺,骂了曾思懿,在曾文彩的阻拦下,凌厉地道出对曾家,尤其是曾思懿和曾皓的不满。在与文彩的对话中,几句便表明了他的身份、历与处境。“你以为你父亲吃斋念佛就有人心么,伤天害理,自己的棺材抬在家里,漆都漆好了,偏把人家老姑娘坑在家里,不许嫁人。”此简短一句便道出了曾皓在整部话剧中的作为。

第二段,由袁任敢对北京人的介绍引出他对现在“我们”过的日子的评判“希望而没有希望”,而后客观评价曾文清的“爱不敢爱”,评价自己的“天上计划、地下妥协”这精彩的四段,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排比、对仗比比皆是,气势如虹又朗朗上口,逻辑层层递入,由曾文清的“爱不敢爱”到“人类的堕落”,由谈自己“杜甫的诗”般的梦想到“活死人”的自我否定,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对剧中角色与情节的深入思考,这里的角色语言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推动情节发展,更是对角色性格与人物形象的一次深度挖掘。这样大段近乎独白的关于梦想与现实的角色语言,实质是曹禺利用江泰这一人物的语言特点,不断反省、深化并对“人应该如何活着”发出提问,点明主题,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迸发出引人自省的力量。

接下来,袁任敢仅说了三个字“请喝茶”,又马上为江泰引出了实例素材,连珠炮似的谈曾文清品茶,谈自己爱吃,十七个好吃的店铺特色张口即来,这段可谓话剧中江泰最出彩的部分,更是话剧表演中观众笑声最多的部分,他以酒后“发挥”的劲头,谈着时而沉重时而有趣的话题,让人感到江泰既天真直率又苦闷无助矛盾状态,西洋式的教育使得他在曾家对事物发表观点方面颇有自信,他也的确是能看到一些根本问题,而他的苦闷正在于他明知不可、不对、不该




却不能又无力改变。他既沾沾自喜于他能看清而又难过苦闷于只是看清。

正是这一段中,他以连珠炮似的精彩表达攻击了曾文清,炫耀了自己的梦想,炫耀了自己对吃颇有研究,引发了观众阵阵叫好后,又哭着说自己“就会吃”“好牢骚”是个“废物”、“大累赘”时,才格外令人心酸。这种笑中带泪的角色语言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角色骄傲而又无力的生存状态,成功地塑造江泰这一在近代文学作品中鲜有相似,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也由此让观众对江泰形象的悲剧命运产生深刻的同情,并希图挖掘其悲剧道路的原因。

如果说,在第二段江泰的语言中,观众是同情他,觉得他是可爱的、明事理的、有希望的。那么在第三幕第一景中江泰的第三次出现的大段对话中,我们就能开始看到他这个“可怜之人”身上所体现的“可恨之处”,开始看到他悲剧命运的可能。他对不仅对曾家毫无责任感,甚至对文彩也漠不关心,文彩问他脚冷吗?他不答。问他几点了?他敷衍。文彩说钟坏了,只换来一个白眼,从前他会开厂、做官,而现在从始至终都捧着《麻衣神相》认真的看相,全然忘了他曾说的理想与道理,理智与科学他曾说曾思懿恶毒,却开始理屈而气壮的一再伤害曾文彩,已与曾思懿对曾文清的欺辱态度有之而无不及了。他开始说:“革他妈的命!把一切都给他一个推翻!”开始希图发明一个“万金油”似的药,开始炫耀自己正交鼻运,在他身上我们依稀开始看到阿Q的影子。

通过分析第四次江泰有大段对话的人物语言,让我们对江泰这一人物的命运走向开始喜忧参半,这是曾浩终于开会同意送棺材的场景,江泰一句“还演什么戏”撕掉了曾皓的最后一点尊严面具。而曾皓终于放弃棺材后,江泰油然而生的怜悯让他叫了声“爹”,这样一个说话带刺的人在曾皓最难过的第一时间送上了一丝温情,实质让人感到江泰本质是善的,他是有生而为人的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喜。而不过三句话,他爱吹嘘、口无遮拦的毛病就又现出来了。

第五段,也是最后一大段江泰的对话。在杜家人即将搬走棺材的最后一刻,在作者把矛盾冲突充分激化的时刻,在观众们期待着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留过洋、明事理、有人脉的江泰如救世主般出现并给曾家以希望时。江泰说:“我——来——了!”他的最后是伴随着酩酊大醉,伴隨着偷拿东西,伴随着进了派出所强说是去了“北京饭店”的虚荣,伴随着房间土墙的轰然倒塌谢幕了。正如他的上场,粗鲁谩骂,他的落幕,亦是疯癫迷醉。

在这出现了江泰大段角色语言的五部分对话中,我们能在语言中感到人物形象的逐渐丰满,更能感到剧中人物随情节的逐步推进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角色语言充分体现了戏剧语言具有性格化与动作化的特点,对我们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9294e7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