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2022-04-23 20:37: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欢迎阅读!
论点,文中,议论,提出,及其

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一直是各地中考议论文常出的题型,属于整体感知的考点,一般是议论文的第一道题,能够胸有成竹答好这道题,对本语段的整体阅读非常重要。

中心论点的找法可从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看位臵。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臵,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全面的道理性的句子,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活中需要思索‛、 ‚传统文化须敬畏‛。如果开头、结尾都有观点性的句子,那么开头的会是论点,结尾的可能是结论。

第二,看句式。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如‚学习的目的就是‘善其身、曾其智、兴其国’‛、‚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第三,看关键词。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

第四,看论题。如果标题不是论点,一般会是论题。我们找到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围绕论题展开的。如《责任》一文,论题是标题,论点是‚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五,看论据。看文章所用的事实和道理是不是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当然,如果中心论点不在文中,则需要自己概括。

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四种:

标题即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即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在具体论证之后归结中心论点。近年来最常见的是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这个答案中最关键的得分点是对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概


括。需要概括出是谁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或是引用了谁关于什么的名言,或是举出社会上的什么现象。如果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则需要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衔接。这时,论点的提出方式就成了论证思路的一部分。

【例文】

当美德成为智慧

1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莫拉留下的铭文: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2)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悟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

3)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占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

4)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5)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


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6)其二,美德是人际对立的一种超越。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7)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

8)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臵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从位臵上看,这句话后面是第一个分说,所以它是总说。从句式上看,是复句。从论题上看,它联接了论题中的‚美德‛‚智慧‛从论据上看,后文的四个分说共同证明‚美德‛和‚智慧‛的关系。

因为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所以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需要逐层说:以犹太人蒙难纪念碑的铭文开启全文,用孟子的话及作者的理解相承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d351215727a5e9856a61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