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2022-12-24 03:1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欢迎阅读!
古诗词,上册,讲义,语文,年级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一、文本解读 1、文体特点。 1)五言绝句。《宿建德江》(愁) 2)七言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惊) 3)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

注: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一、字数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如三下《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段,即上

下两片(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二、文学常识。

1、诗眼:能揭示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2、诗人介绍

1孟浩然(689740年)

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语,惹玄宗恼怒,于是被逐出了京城。所以他一生与仕途无缘。在这样的心境下,孟浩然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一下:《春晓》 六上:《宿建德江》《过故人庄》


2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诗、词、书、画等都有杰出成就。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三上:《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下:《惠崇春江晚景》 四上:《题西林壁》 六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下:《浣溪沙》(词)

3辛弃疾

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善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四下:《清平乐·村居》 六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词时正贬官闲居江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026e34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