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2022-08-20 10: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晏殊》,欢迎阅读!
晏殊

晏殊词作鉴赏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时光流失春色衰 ——晏殊《浣溪沙》赏析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人,家庭贫寒。十四岁时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大学士同平章事,封临淄公。当时的名臣范仲淹、富粥、欧阳修等人均出其门。晏殊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词人,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过着“未尝一日不宴饮” 、“亦必以歌乐相佐”(叶梦得《避暑录话》)的生活。这首词描是写他有感于人生短暂,想借歌筵之乐来消释惜春,词中充满念远、感伤时序的愁情。

词分上下片,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乃是晏殊生活的写照。他虽出身贫寒,但入仕后,生活富贵奢华,以致在做诗词文章时要以“气象”取胜。有一次,晏殊览李庆孙写的一首《富贵曲》看到“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此句时,大为摇头,道:”此乃乞儿相,未经历富贵者也。”这里也是晏殊富贵优裕的生活的自然流露。这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诗酒”生活,而他尤喜爱填词,常常饮酒助诗兴。

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这是“物是人非”的感觉。词人面对现时现景,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主人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晏殊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现时边听边饮,这境况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许是 “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与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怀旧的伤感。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作者陷入深思。

第三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从词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人们可以体味出:这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伤的感慨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上片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

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意在申发前意。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花落去” 乃暮春常景,既写实,更是青春、爱情、友谊等动人事物象征。“无可奈何”,


则平添万般深沉厚重的情愫。这里融情于景,在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中,抒发寂寞之情,延伸情绪。

词人接着说“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归来”,也是的自然定律 ,“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所见,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看到眼前的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这两句承上“夕阳西下”延伸意义。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也回应“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这两句成为天然奇偶,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这奖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的情调。“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这首词之所以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23c40a844769eae009ed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