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3-04-24 14:2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文化资源,运用,中学,地方,教学

地方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张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采取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健全发展的人才。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的思考,确实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当然,在实践中,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改革,而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巧妙的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将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地方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所起的作用和运用的途径两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地方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所起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教学。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必须激发其求知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合理的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导入新课,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因为地方文化资源大家熟悉,容易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显示,日军在东三省进行细菌试验的片段(黑太阳731),学生看后,情绪非常激动,痛恨日军的惨无人道,我乘机提出以下问题:日军在抗日战争中还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抗日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国共两党是怎样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整个一节课,学生非常积极的进行思考,主动的探究,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弥补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宏观的,学生只是初略知道,并不明了。而且受课时和篇幅的限制,某些内容的表述相当笼统,就算是典型史例有所涉及,亦是点到即止,学生对这类知识就比较模糊,甚至会忽略这类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无法全面地去理解。如果在讲授这类知识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地方史的内容,就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具体而真切的说明它。如我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这一课讲到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对于宋教仁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同学们难以理解。通过补充桃源人宋教仁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宋教仁改组同盟会的目的: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党派,使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夺取国会选举的胜利,进而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学生在明确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后,进而能理解袁世凯为什么要制造“宋教仁案”。 “宋教仁案”是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而制造的惨案。在学生了解经过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孙中山在追悼会上为宋教仁送的一幅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这幅挽联,反映了什么?挽联中的宪法指的是什么法?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各抒己见,得出结论,即加深了对宋教仁维护民主共和制所作的斗争的理解,又对宋教仁不畏强权坚持斗争的精神非常敬佩,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将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我在上《辉煌灿烂的文学》讲到楚辞这个内容时,问学生:“有没有同学看过曲远河口(屈原河-注: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曾流放到汉北,汉江流域,在我县的许多地方有其活动的足迹)赛龙舟?很多同学都表示看过或听说过。我再继续问学生:“知道他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吗?他有很多的诗作,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很多同学都回答是屈原的《离骚》,我再请同学背诵几句名句,进而分析楚辞的特点后,继续追问学生:“我国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为什么要纪念他呢?在屈原的身上,究竟体现了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纷纷指出,屈原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淡泊名利﹑关注民生的精神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都表示要向屈原学习,成为有用之才。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地方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学历史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历史课件,巧妙地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这是将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最主要途径。

2.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然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如组织学生到人类发祥地-弥陀寺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传说,典故,观察、分析它的地理环境与人类发祥之间的关系。并分组模拟原始人生活的场景,从而加深对人类起源、发祥与地理环境内在联系的理解,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参观完后,要求学生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身边的历史”并进行评比,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地方历史题材的影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学了《解放战争》后,指导学生观看记录片《解放郧县纪实》,这部记录片,以郧县解放前后,郧县地下党活动史实为背景,再现了当年地下党人为了郧县的解放,所做的贡献以及巨大的牺牲。同学们看后,情绪非常的激动,畅谈自己的感想,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努力读书,报效祖国。

4.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地方文化读物,报刊杂志,并做好必要摘抄﹑评论,指导学生编写地方历史小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合理的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对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673cf351e79b89680226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