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

2022-06-15 07:26: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自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欢迎阅读!
自信,培养,中学,教学,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自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

作者:李心东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24

中学历史作为中学阶段较为重要一门人文科目,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基于文化传承及创新的需求。本文主要对文化自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的背景、优势和方法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中学生理想人格的需要和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学历史;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101-01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做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中学生理想人格的需要和建立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的背景

(一)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他们建立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理想。众多外来文化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有些中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判断和辨别意识较弱,盲目追随外来流行文化,甚至尊其为主流文化,进而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例如近年来日韩文化一度受到追捧,哈日、哈韩族众多,欧美的圣诞节”“万圣夜等洋节盛行一时,中国传统的中秋、端午等节日往往不受重视。因此,必须对中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及其精神内涵。

(二)中学历史作为中学阶段人文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并未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教授。在这一阶段,需要相关教育者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中学历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首先,历史学作为展现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这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表现形式基本相似,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将其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其融合程度会更高。其次,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整体性较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往往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6c3375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