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学堂好处多

2023-03-19 15:1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手机进学堂好处多》,欢迎阅读!
学堂,好处,手机

手机进学堂好处多

智能手机进课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渐渐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传统课堂开始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传统的课堂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好处是:排除了外界环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干扰,容易形成一个认真学习的氛围;不好的地方是:容易导致教育教学与真实的世界真正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而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许多知识与技能,在学校里又往往学不到。这种情况在某种社会环境下(如激烈的升学竞争)会得到强化,甚至变得有点荒诞。

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课堂越来越难以为继。当智能手机进入课堂,教室就不再是封闭的了,如同教室的围墙被撞开了一个大大的窟窿,学生时不时地会通过这个窟窿跑到外面去,教室内的宁静被打破了。智能手机就像一扇窗户,一个入口,将我们带到课室外的天地,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人和事,跟外面的人进行交流;同时也将外界的信息带入了课堂,将多元的观点带进了课堂,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尽管大多数老师不情不愿,但智能手机带来的诱惑难以阻挡。今天手机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手机对课堂的教学也有诸多帮助,比如学生的考勤。以往考勤主要靠人工点名和签到,耗时费力。在课堂人数较多的时候尤其困难,有时还会引起不愉快反应。现在大多数手机教学平台都有签到的功能,而且还提供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二维码签到、数字签到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考勤的效率,受到师生的共同欢迎。 手机教学平台还提供了许多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功能。如上传学习资料、发布课程通知、发起问题讨论、布置作业任务、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投票统计等。几乎所有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都可以通过手机教学平台来完成。而且手机平台还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优势。手机平台可以很方便地记录下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手机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浏览教学资源、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任务、课堂出勤表现等,都可以转变为学生个人的经验值或小红花,为教师评定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提供客观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查看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分析与统计,还可以给每一个同学发出督促、提醒的讯息。还可利用手机的自带功能APP记录各种学习活动、上传作品作业、分享学习成果,以及检索查询、录音录像、通讯联络等。

除了各种手机平台提供的通用功能之外,许多教师还结合各自的学科与专长,创造性地开发了许多手机辅助教学功能,如手机发送弹幕文字与图片、手机作PPT遥控器、手机作迷你投影机、手机作物理实验器材、手机作能拍照的显微镜、手机作数学题库、手机作观察星空的望远镜、手机作时间管理和英语学习的工具等等,不一而足。据黎加厚教授团队统计,目前手机学习APP已多达7万多种,今后开发出的手机学习功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方便。

智能手机还给翻转课堂实践带来生机。今天教师录制的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等,如果不能通过手机方便地浏览观看,就注定会因落伍而被淘汰。手机便于使用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学习的特点,使得它超越传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乃至Pad,成为最主要的网络学习终端设备。笔者曾经说过得手机者得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课堂进智能手机值得探索

除了手机进课堂辅助教与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直接用智能手机上课。以往教师上课需要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以及多媒体和投影屏幕等设施;有了手机平台之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进行备课与上课。既然教室的物理空间已经被打破,那我们难免会问,为什么大家非得要坐在一起?为什么还要规定40-50分钟作为一节课的标准时长?能不能直接将搬到手机上?


这种转变很可能是革命性的,将带来教育教学的根本性改变。手机进课堂是指将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引入课堂的教学之中,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习连通起来;而课堂进手机(简称为手机课堂)则是指利用手机中的具有课堂教学平台性质的软件开展线上的移动课堂教学。前者以实体课堂教学为主,手机只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发挥作用;后者以手机移动课堂为主,线下的面对面教学可有可没有,即使有也是辅助性质的。

实际上,一些成熟的手机教学平台已经为手机课堂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如某些平台允许教师通过手机直播自己的讲课视频,这种直播视频可以实时观看,也可事后回看;还可直接将课前在手机里准备好的教学资料发给学生自学;或者使用手机拍照或将手机相册里的相关图片发到课堂里,也可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引入课堂,同时通过手机平台发起各种教学活动,如前面所提到的签到、选人、抢答、讨论、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分组活动等。一些手机平台还自带图书馆、数据库,为学习者提供图书、期刊、报纸、讲座、课程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将其中相关的资源推荐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挑选学习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作笔记并分享给其他人。

三、实现个性化学习是终极目标

从禁止手机进课堂,到允许手机进课堂,再到将课堂搬进手机,似乎形成一条未来课堂教学变革的隐形轨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三者可能同时存在,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此消彼长。即使在手机课堂成功之后,面对面的课堂交流与讨论,可能还是会存在的,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有通过机器交流所不具备的某些优势。只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在未来的学习中只起到补充与辅助作用,传统课堂将风光不再。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一定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未来的手机课堂可能是这样的:无数的教师在一个统一的手机平台上开设了无数个手机微课堂,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方向、步骤、进度,选择不同的微课堂进行学习。他们从不同的路径进入各种手机微课堂,在不同的微课堂里,遇到不同的老师与同伴。他们与这些临时的学习同伴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观看主讲教师的讲课,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参加相关的讨论与分享,完成相关的作业与练习等。在学习某个微课程时,学习者不是孤立无助的,而是可受到主讲教师、微助教和学习同伴的个性化帮助。同时他们也可以作为某些微课堂的微助教甚至主讲教师,给其他的学习者以个性化的帮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be88b3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