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存在价值研究

2022-03-21 08:5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奥数存在价值研究》,欢迎阅读!
奥数,存在,价值,小学,研究



小学奥数存在价值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目前,由于小升初统考取消,“奥数”成为热点,“奥数”的大型开展产生了许多不良现象。对此教育界及普通民众针对“奥数”提出了褒贬不一的观点。“奥数”产生于一种特殊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奥林匹克,它起源于匈牙利,1956年传至中国,1981年中国数学会制订了《中学生数学竞赛简章(草案),并正式定名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中数学联合竞赛”1985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开始举行,1990年举办了全国数学小学奥林匹克。本文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对“奥数”在小学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希望有意者能科学地看待小学奥数的存在价值。 2 文献综述

笔者以近期发表于《数学教育学报》《湖南教育数学通报》《魅力中国》《全球教育望》教育探索》的期刊为文献来源,对相关研究者关于小学“奥数”价值的研究作以文献综述如下:

2.1关于奥数的定义及性质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它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教学活动,1894起源于匈牙利。1956年传入我国。在我国,对于“奥数”的定义有很多说法。孙瑞清,胡大同在《奥林匹克数学教学概论》一书中定义它为:“既不是大学数学,因为它的内容一般不超出中学或中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也不是中学数学因为它有许多高等数学的背景,采用了许多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中间的数学[1]沈文选则从“奥数”的性质对其定义,指明它是“基础性的综合数学,发展性的教育数学,创造性的问题数学,富于挑战性的数学[2]

对于“奥数”的教育性质,罗增儒将其归纳为四条,即“中国的数学竞赛是较高层次的基教育,是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是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普及教育[3]在这里要提到的是,游安军对于罗增儒的观点保有异议,他认为“竞赛数学并不是一种基础教育同时智力的发展与知识教育不可分离,而业余教育不一定能生动活泼,数学竞赛也不能做到普及数学文化”。游安军认为数学竞赛是适合少数数学尖子的英才教育[4]游安军的观点和罗增儒的观点存在分歧。

在我国,“奥数”的支持者绝大多数的观念都和孙瑞清、胡大同与罗增儒的观点相契合。但游安军的异议也反映出,教育界及普通民众对于“奥数”的认知态度是复杂多样的。笔者认为“奥数”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作为精英教育,服务于数学尖子,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作为一种数学的普及教育面向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提高他们的基本数学素质与素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奥数”教育应分两条线走:一是严谨严肃的系统的竞赛数学教育二是活泼生动的趣味数学教育。具体针对小学“奥数”则可表现为两种组织形式:一是针对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精英培养,这样的精英才去参加小学奥林匹克比赛,是针对趣味数学的普及培养,可考虑将广大的普通学生从参与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引向参加以趣味数学的一种形式的比赛。 2.2 关于小学奥数的教育价值

起初“奥数”的举办目的是发现并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真正意义上的“奥数”被规定为中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当前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国际性数学竞赛。高丛林在《小学奥数教育价值研究》一文中指出:小学奥数,并不是以选拔优秀数学人才为目的,而是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小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对小学奥数教育价值的看法。

张维忠在其文章《数学“奥赛”:价值、问题与对策》中对“奥赛”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数学‘奥赛’从本质上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






起点和动力,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数学‘奥赛’有利于学生形成发展的认知结构。 [5]高丛林在其《小学“奥数”的教育价值研究》一文中指出:按照皮亚杰揭示的人认知发展的规律,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此阶段,借助于“奥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儿童思维的广阔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6]朱伟华则在他《试论数学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一文中从7个具体方面论述了“奥赛”的教育价值:1)有利于发现和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3)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性的完善;4)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创造性的发展; 5)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6)有利于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7)有利于高师培养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7]夏兴国则在其数学竞赛与科学素质》一文中指出:“数学‘奥赛’还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数学‘奥赛’题需要的是意志坚强者, 而淘汰意志薄弱者。参加奥赛使他们体会到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功。”[8]

在诸如上述学者极力支持“奥数”,重视其教育价值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周玲就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中国数学竞赛扼杀了大多数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阻碍了大多数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且选拔不出真正的数学人才,也未能有效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8]游安军也指出国内学者在分析竞赛数学教育价值时主要存在3点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竞赛数学教育的实践效率:其一,泛化了竞赛数学教育价值;其二混淆了竞赛数学的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其三,忽视了竞赛数学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9] 李叶峰、梁蓉在《小学“奥数”热的冷思考》一文中指出:当前的奥数培训在训练方式上采用“题海战术”,试图通过大量的训练来锻炼孩子的思维;在培训内容上,奥数内容一般要超前于所学内容三、四个年级的水平,难度太大,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无论从培训方式还是培训内容上讲,当前小学奥数教育都是对学生数学智力的掠夺性开发,最终会导致对数学失去

[10]

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智力的可持续开发。

教育界存在着对于“奥数”教育价值的诸多不同认识,因而在社会普通民众对于竞数学的争论也可见一般,但往往存在即是合理的,虽然仍有许多矛盾,但竞赛数学一直存在,并有强大的市场与生命力。这就涉及到“奥数”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长的特殊性。辩言出真知,在这样的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能片面地否定或一味地褒扬。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小学“奥数”的教育价值,其次,认识到其负面效应是可以避免,或者说可以降至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因为其负面的产生也多由于组织上的经验不足,以及社会普遍对于教育功利的认识。

2.3 关于小学“奥数”的不足

小升初统招的取消,促使了“奥数”陡然升温,“奥数”热这一现象究竟与什么相关,教育学者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

熊斌、葛之在《历史与现状:中国奥数现象的背后》一文中指明了当前奥数热的直接原因:初中入学考试取消,这一“减负”举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少中学为了招收更多的优秀生源, 把奥数作为标准。其次,是因为高校开始扩招,大家都意识到,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有进入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才有好的出路,而奥数又自然成了进入这些好专业的敲门砖。[9]李叶峰、梁蓉在《小学“奥数”热的冷思考》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奥数热背后

[10]

深层原因是:1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2基础教育的择校机制。张维忠认为竞赛数学的负效应在于,它让一些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腐蚀了不少学生的兴趣,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一些学校迷失了办学方向。[5]

笔者认为,奥数在小学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同上述学者所说,功利化的目的是小学奥数的教育走向了扭曲,但通过对奥数价值的认识,奥数的形式及对象得以完善,它将会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4 关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尽管关于小学奥数价值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许多学者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缺乏一定的定量分析。于是我们希望通过问卷、访谈及对现实具体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奥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影响,同时需从教师、学生不同的角度分析奥数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瑞清,胡大同.奥林匹克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沈文选.奥林匹克数学研究与数学奥林匹克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2125

[3] 罗增儒.论中国数学竞赛的教育性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6(8) [4] 游安军.也论中国数学竞赛的教育性质[J].数学教育学报,2009(2). [5] 张维忠.数学“奥赛”:价值、问题与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5 [6] 高丛林.小学数学“奥数”的价值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7B.

[7] 朱华伟.试论数学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 [8] 夏兴国. 数学竞赛与科学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6.

[9] 熊斌、葛之. 历史与现状:中国奥数现象的背后[J].新华月报,20056. [10] 李叶峰、梁蓉. 小学“奥数”热的冷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 [11] 游安军.如何正确认识“奥数”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9(10). [12] 周玲.数学竞赛在中国的实践质问其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10(10). [13] 刘尧.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J].教育科学研究,2008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e3add250e2524de4187e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