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息税前利润)揭示的投资陷阱-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2023-01-23 19:4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EBIT(息税前利润)揭示的投资陷阱-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欢迎阅读!
财税法规,税前,揭示,获奖,陷阱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

EBIT(息税前利润)揭示的投资陷阱-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想必每个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都学过财务管理,里面有一篇关于筹资的知识无差别点分析法。 无差别点分析法的要理是

某企业差钱了,现在有两种方法进行筹资借钱和吸引新股东。究竟采用何种筹资方法取决于每股收益的大小,因为对于筹资前的股东而言,他们所占有的股份并不会发生变化,在股份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大小变成了决策的重要标准。

在某一个理想的平衡点,借钱和吸引新股东,结果的每股收益是相等的,两种筹资方法效应相同。如果实际的EBIT(息税前利润)大于这个理想的平衡点,那么根据图表应该选择负债筹资,因为负债筹资的斜率更大,在平衡点的右边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更大。如果实际的EBIT(息税前利润)小于这个理想的平衡带你,那么根据图表应该选择权益筹资,因为权益筹资的斜率更小,在平衡点的左边权益筹资的每股收益更大。 川哥现在要从另外一个比较现实浪漫的角度来分析此种选择的动因 一个企业如果(EBIT)息税前利润很高,高到很高很高,此时如果借钱,只需要支付固定部分的利息即可,如果是吸引一个新股东进来,那么按照同股同权的规矩,会把丰厚的利润分给新引进来的股东,造成原有股东红利的损失,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须知负债还是权益筹资的决策是由原有股东治理下做出来的。故而此时应该选择负债筹资。

一个企业如果(EBIT)息税前利润很低,低到很低很低,此时如果借钱,需要支付固定部分的利息,实在是太浪费了。相反,如果是吸引一个新股东进来,那么按照同股同权的规矩,新股东也只能享受极少极少的分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e2eed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