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解读

2022-05-07 22:1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解读》,欢迎阅读!
古诗,下册,解读,语文,年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9课《古诗三首》解读

从军行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有苍凉、辽阔的景象。后两句表现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朗读风格是气势宏伟,豪迈。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释: 【青海】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金甲】金属制的铠甲,战衣。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穿】磨破。 【破】击败,打败。 【长云】层层浓云。

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析: 景物: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特点: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

作用:通过辽阔、荒凉的环境描写,反衬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

壮志。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边塞艰苦、悲凉的环境,并借以反衬将士的意志坚定。“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后两句抒情,写战争的持久、激烈,金甲磨穿。抒发了戍边将士卫国守疆,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 秋雨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

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敌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 流泪、痛断肝肠呢?朗读基调:悲凉、悲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

注释: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到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分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

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当诗人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欣喜若狂,挥泪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

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便】:就的意思。 翻译: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洒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在这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

洛阳。

分析:“放歌”“纵酒”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

本诗主要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立即还乡的事。表现

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2 秋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effb5d8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