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2022-04-10 09:1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欢迎阅读!
苏轼,多样性,风格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其实,对像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

苏轼词作中那些描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的词作也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有个共同点,都是作于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甚至经历了生命危险、遭受极大不幸的时期。前一首作于苏轼由杭倅调知密州时,后一首作于他经历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但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却既y0/f8iIF/m8//voJXMRuvzUkq1lRRy5jUbihH6OnSnA=不悲愤激昂,也不沮丧灰暗,而是从宏大的时空意识中寻求到理想的超脱。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足见对其评价之高。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全词通篇咏




月,却又处处关合人事,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上片借月起兴,下片用月寄情。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有《天问》遗风。其下数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姿。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到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便又豁然开朗,在这永恒的时空里,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自古亦然。既知此理,便不应自怨自艾,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发出深深的祝愿,真是此句一出,境界自高。



《念奴娇》也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三、苏轼词作风格中的婉约

苏轼词中不仅有豪放,旷达。而且他的婉约词也不亚于任何婉约派词人。轼虽然对柳永的词风不满,不屑作柳词,但并非不满婉约词,不但不逊于他们,而且时有过之,有些论者往往只看到苏轼对豪放词形式的巨大作用,而忽视了他对婉约词发展的影响。在苏轼以前咏物词不多,苏轼成功地创作了一些咏物其后姜夔等人大量创作咏物词,这与苏轼的影响,明显是分不开的。因此,无论是苏轼婉约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后世有影响,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咏物词中见婉约

苏轼咏物词的共同特点是似花还似非花好像是在咏物,但又不全是在咏物,而是托物拟人,把人与物写得若即若离、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卜算子》就看似在咏孤鸿,实则却是抒发了作者个人的幽愤寂寞之情,首词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出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与伤感,正是词中所写寂寞沙洲冷黄庭坚对这首词极其赞赏: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熟能至此!



《水龙吟》也是苏轼咏物词的代表作。该词以似花还似非花开头,起笔突兀,引人入胜;点点是离人泪结,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全词构思巧妙,一气呵成,以人拟物,刻画细腻,语言清新舒徐,情调幽怨缠绵。王国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贺新郎》中先描美人再写石榴,最后是美人石榴的合图。以其细腻的笔调,深刻的意象,写出了美人与石榴的同命相怜,此时的苏轼也正是与美人,石榴的处境相似,他是在借物抒情,抒发他那被西风摧残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言情词中见婉约

言情是婉约派词人的传统题材,《少年游》借佳人对行客的怀念来抒写自己对佳人的怀念,巧妙地用雪似杨花扬花似雪这种迥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来描写离别,写得迥肠荡气,情深意远,婉约之处见真情!



《洞仙歌》中冰肌玉骨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寥寥数语,简约而精练,刻画出这位贵妇人的形象,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产生了一种时光易逝的淡淡哀愁。全词描写花蕊夫人摩河的夜景,均历历如画,使人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结语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作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婉约。因此,仅以豪放来评价苏轼,不免有些片面,苏轼词作的风格不拘泥于一种,而是具有多样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105438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