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的原因

2022-10-29 01: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欢迎阅读!
摩擦,原因

42 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物质不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了解事物间的辩证关系。如 “带电”与“中和”现象

1通常情况下原子的中性结构 2摩擦起电的原因 3物体带正、负电的 实质 1电子的转移造成物体的带电 2正、负电的中和 3“物体带电”与 “物体起电”的区别

1能用电子论解释带电的原因

2能用电子论解释起电的原因 帮助学生建立电子转移的微观图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条件

1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电学常识,如电灯亮了是有电流流过,电压越高越 可怕等 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模型、离子结构 模型 3学生对电学直观现象好奇心强,有掌握它的热望;但涉及到分 析、推理等抽象思维时,由心理学可知,他们的抽象认知能力和注意品质 相对较差且对抽象材料不重视。 1物体带电的实质 2摩擦起电的原因

解释摩擦起电和接触传电的原因,



1电子的转移 2“带电”与“起电” 3传电时带电体不会把所有的电

都传给其它物体,除非是大地



静电高压发生器、玻璃棒、绸子、橡胶棒、毛皮、验电器。

(三)教法选择(语言诱发——培养自学——问题启发——实验展示——强化理论)

1,为发展学生智力因素,采取直观法和口述论辩相结合既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验现象的刺激强度,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归纳演绎、理论论辩奠定基础。

2,为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节好学生的注意品质。采用实验刺激、巩固概念、齐声回答、讨论答辩并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形成活跃课堂的紧迫感;明显课堂的各个段落,以形成活跃课堂的节奏感。

(四)教学过程

师:前一堂课我们看到摩擦可以起电,不少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人的两只手若摩擦也能起电多好,擦上几下,“啪啪”的火花够神气的。下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实验并检验手是否带电。实验现在开始!(学生积极配合,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这种摩擦却不能起电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 出示小黑板(内容有:)

1、什么是中性原子、正离子、负离子。你能列举出几个并画出化学结构图吗?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3、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4、什么叫正负电的中和现象?

(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完成自学任务,并能回答上述问题)

8分钟后,教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举手抢答,还有部份学生做了补充或纠正性发言和板演)教师对答案总结并板书: 一、物质的结构

1、中性原子的基本结构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电子带的电量是1.6×10-19库仑,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它的整数倍,人们把这最小的电量称为基本电荷。(针对学生所画的原子结构图)一般情况下,质子带的正电电量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整个原子是中性的,它构成的物体自然在整体上也是不带电的,

质子 一般情况下,正负电荷数 原子核子 相等,原子便不烛电性 板书:物质——分子——原子 中子 即不带电,原子构成的 核外电子 带负电绕核高速旋转 也不带电。

演示: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问:这说明玻璃棒是(带电的)(学生抢答内容) 教师:物体带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板书:

2、物体带电的实质

教师:做个形象的比喻,原子核若是所向乒乓球大小的钢球,则电子就如同一粒细沙在离核几十米远或几百米远绕核做高速运转,请大家闭上眼睛建立一下该图景……,可见电子是多么容易从其它原子处得到或自己丢失掉的啊。`

如图:H+ 1——H+当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亦即由原来中性变成缺少电子,我们称它为(正离子)(学生抢答)。

教师:即它带上了负电,可见:

(板书):(1)物体带正电的实质是因为缺少电子。

如图: 8+ 2 6 8+ 2 8 当氧原子得到二个电子,亦即多余了电子,我们称它为(负离 子)(学生抢答)

教师:即它带上了负电,可见:

(板书):(2)物体带负电的实质是多余电子。

片刻后,教师:谁来回答第二、第三个问题?(学生举手抢答,还有部份学生做了补充或纠正性发言)

教师肯定与总结:

教师拿着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一边吸引小纸屑一边问:1、玻璃棒带什么电?(学生齐声回答);2、玻璃棒此时是多余电子还是缺少电子?(学生齐声回答);(教师拿着绸子和玻璃棒继续问)3、电子从哪里转移到哪里?(学生仍能回答)

教师:电子为什么会从玻璃棒转移到绸子上而不是从绸子转移到玻璃棒上呢? 板书: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1、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通常不一样。

教师: 总是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缺少电子带上正电,另一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有多余的电子带上等量的负电。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考虑:1,两只手摩擦为什么不能起电?2,绸子与玻璃棒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它们是如何起电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

2、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造成的,而不是创造了电。

片段后教师:谁能回答第四个问题?(学生举手抢答,还有部份学生做了补充或纠正性发言) 演示实验:开启静电感应发生器,AB两球保持一定的距离出现了连续的“啪啪……”放电,告诉学生一般的照明电压是220伏,而AB球间的电压是2万多伏,接着再拉开AB球的距离,切磋电源,AB球仍能使纸屑剧烈跳动,告诉学生AB球带有等量异种电荷。让AB接触时只听得“啪”地一声作响。

教师要去接触AB球,学生骇然(都谯它们仍然是带电的),教师装着不敢去接触,然后突然狠狠地抓紧AB小球,结果安然无恙,学生松了一口气,此学生深信AB在接触之后的确不带电了,看到条件已成熟,教师强调:只要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它们就都变成了不带电的物体,这就是正、负电的中和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31b5c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