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赋研究

2022-10-20 18: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晚唐赋研究》,欢迎阅读!
中晚唐,研究

中晚唐赋研究

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文学思想、科场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分体式探讨了中晚唐赋的发展历程,力求从纵、横两个方面勾勒出中晚唐赋的创作成就,进而确定这一个时期的赋文学在整个赋史上的位置。 相对于唐代前期,在中晚唐时代,由于个人经历的坎坷不平和整个社会思潮的发生变化,人们对屈宋、扬雄大都持肯定的评价,同时,古文家们提倡“不平则鸣”“以文为戏”

到晚唐时代,又出现注重辞赋讽谏功能和注重声律辞藻两种创作观,这些都是中晚唐辞赋创作的思想基础。 骚体赋是中晚唐辞赋创作中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体式。

贞元、元和时期是唐代骚体赋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既多且好。骚体长于抒情,作家们除了继承传统的题材如悼亡、抒发贤人失志的不平等,还以骚体议论国是,或抒发因科举或仕宦而远离亲人、家乡的愁苦之情。

中唐的骚体赋在情感表述方式及语言运用方面很好地继承了屈骚,同时又有所创新,议论说理的表达方式出现在以抒情为本的骚体赋中。另外,在语言的表述方式上或散或骈,不拘一格。

当然,唐代骚体赋的杰出作家首推柳宗元。由于自身遭遇与屈原极其相似,柳宗元对屈子其人其文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他的作品中有浓郁的感情抒发和高尚的情操表白:忠而被谤的怨愤、贬斥远地久不得迁的悲愁、指斥奸佞宵小、谨守“大中”之道,总之,在怨愤、愁苦之中又流露出谨守理想的坚强。

柳宗元的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对屈骚在继承中又有创新,语言上楚风楚韵十足,对楚辞比兴手法有所发展,句式灵活多变,情感表达回环往复,深得屈骚神韵,而对社会现实批判的强烈程度则超过了屈骚。晚唐作家不仅以骚体抒情,且用以


指斥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同时晚唐人重视塑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是晚唐骚体赋的突出特点。

不过总的来说,晚唐骚体赋的成就已经大不如前了。 文体赋的发展是这一时期辞赋创作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议论和句式的散化是文赋之“文”得名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注重从这两个方面对文赋进行探讨。文赋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文家们恶骄重散,重视赋的讽谏功能,大量使用议论手法,推崇秦汉散文,加之当时文学创作中破体为文的风气也非常盛行,这是文赋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对文赋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陆蛰骄文、律赋以及当时咏史怀古的诗歌,对文赋的产生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文赋的产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同前代不同的是,在中晚唐赋作中,议论说理达到了普遍的状态;晚唐文赋更有进一步的发展,杜牧《阿房宫赋》铺陈排比,尚不失赋体的特征,而陆龟蒙的某些作品,散体化程度非常严重,破体的现象时有出现,议论的使用有时也脱离了形象描写。这些都为宋代文赋的议论、散化、破体的特点打下了基础。

大赋在这时也出现了几篇值得注目的作品,李庚《两都赋》和卢肇《海潮赋》是其中最出色的两篇。前者在前代都邑赋己经做出显著成绩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从政治教化的角度落笔,不刻意铺陈宏词丽藻,而注重大赋的讽谏功能,这使其作品和班固、张衡等人之作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则以大赋写科技内容,拓宽了赋的功用,对后代的辞赋创作及对海潮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类赋之文的创作在中晚唐也形成了高潮,类赋之文从文体上看,有解、论、祝文等,不拘一格;从结构上看,对问体占了绝大部分;从内容上看,多发泄内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66baa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