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2022-12-01 09: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渠那得清如许》,欢迎阅读!
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半亩方田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给了多少人启发、感悟与共鸣。而本人觉得,如把源头活水引入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那也是不无裨益的。下面就作文教学谈几点浅薄之见。 一、汲生活之活水

生活是创作之母,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理不言自明。当我们在一味责备学生写作水平低下之时,是否想过我们为人师者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愿意去写,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养成好的观察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有人说,从事写作的人要有一双贼一样的眼睛,意思是说从事写作的人要时时留心生活、记录生活,有些东西一次没有观察好,还要多次观察;靠观察弄不清的东西,还要问,并且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观察的方法包括观察的角度、观察的层次等。常用的方法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表到里,或由里到表,或形到神,或由神到形……直到抓住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我经常对学生说:写作就像做饭,不管你厨艺再高,都要先去买菜。而买菜,也是要有选择的,否则,你两手空空,纵使你是八级大厨,又有何奈何?所以,要有一双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眼睛。另外,观察之后,还要多思,多记,然后归纳整理,也就是丰富材料。会选菜关键,具体还可以操作为每日三个一:每日一思,每日一记,每日一议。学生能够亲历生活自然,但往往对身边的事情缺少敏锐的眼睛,少有感触。生活的素材往往稍纵即逝,那么经过上面的操作,使他们能从关注生活,自然每一个细节行动中感到生活的的精彩和生命的灵动,积累了厚实的写作素材,提高了生活自然思辨的能力。 二、取真情之活水

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的综合体现,其中思想感情素质对文章的优劣起决定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情感与培养情感,本应是一本就叫做〈做人论〉里的章节,但是,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老把思想训练培养情感当作两个致力目标,语言大师吕淑湘也说: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一个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问题。凡是认识不清,或者不肯、不敢照所认识的去写,都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去训练思想、培养真情呢?首先,要树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现实,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特别是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对学生的诱惑太多,所以培养学生明辨施肥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 采用一些方法,让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可以采用看新闻,评人物的方法,让学生的思想有高标,有楷模,从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次,在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鲜明的思想导向,对事物和人物有正确的评价,然后再去选材组材。叶圣陶先生也说:要他们想清楚后再写,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最后,在教学中,在进行评讲时,也要坚持把是否表达了健康的思想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明白:写就写出凛然正气,写就写出磊落胸怀,写就写出高风亮节…… 三、吸经典之活水

好的作文必须有好的语言,而语言的生命之根是人的文化精神、人的情感、人的个性、人的独特的感觉与体验;不是别的,它就是人的文化生命本身、人的精神本身, 而人的文化生命、人的精神从何而来?走进经典,拓展文化视野,吸取多种文化空气是增强学生生命活力、获取人的独特感觉与体验、培养学生人格个性和文章个性的基础。在封闭的文化铁屋子里生活惯了的人,其写作个性必然是封闭的、委琐的,其表情达意只能如干巴巴的灵魂出壳的。毋庸讳言,当今学生的阅读,非但没有做到文化的多元,在量上也远远不够,青少年的呼吸文化的空气,显得或吐纳纤小,或粗朴庸俗,其作文也显得内容单薄、见识浅陋。当我们在埋怨学生作文的枯燥乏味干巴单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由于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先天不足、 营养不量呢?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呼吸多种文化空气,拓展文化视野,则写作必然具有较强的鲜活性,广泛性与包容性,文化品类越多,对文化内容研读得越深,就


越有可能通过 随机碰撞,出现优化组合,发出思想精华的闪光,读与写灵犀互合,密切相关。在具体操作上,为:(一)、让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的经典阅读时间。(二)提供给学生经典阅读的材料。(三)精心指导阅读方法。如开鉴赏讲座,交流阅读体会等。 四、舀表达技巧之活水

在进行了以上的训练之后,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来,还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作文表达技巧。古人说的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要学会将别人的长处巧妙的拿来,为我们所用,能使自己的思路更加宽广,语言更加精美,那么借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

(一)立意的借鉴。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那么我们可以教学生从课文中借鉴好的立意方法,也可以借鉴名篇佳作的立意方法,当然也可以借鉴同龄人优秀习作中的立意方法。(二)选材的借鉴,材料好比文章的血肉,它必须鲜活到足以托起文章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在课文学习和经典阅读时,指导学生去学习好的选材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三) 结构形式的借鉴。结构形式好比是文章的骨架,它必须把文章撑起来,可以借鉴名篇名作,也可以借鉴大家公认的写作形式,如日记式、书信式、镜头组合式、求解式、应用文式(产品说明书式、民事诉讼式、广告、调查报告)、剧本式、聊天式、访谈式、题记式、小标题式等等方法,当然优美的形式应该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不然的话,就会弄巧成拙,空有一个美丽的躯壳而已。(四)语言的借鉴。好的语言,好比是文章的衣裳,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打扮的重要性。现在提倡个性写作,个性写作就要求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鉴一些个性化的用词方式,比如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等。也可以借鉴多种修辞;可以借鉴各种描写方法等等。当然借鉴要有得当,否则只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牵强附会;借鉴也要有一个,要教学生把别人的东西创造性的来,而不是死板抄袭否则对自己只会是有害而无一益!

我想,有了这些活水,学生的写作将会是一条有之溪,一路流来,溪水不但清澈无比,而且,那两岸的花香鸟语,更会随溪而来,让每个观者都会心神陶醉,流连忘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6b0b9d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