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04-25 04:4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高职,转型,基于,财务

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可以定位在财务云服务商的助理会计、运营会计、+”的岗位,以及一般的管理会计等岗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要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变化,重新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财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发布,我国企业探究财务转型得到政策支撑,以财务转型为核心内容的财会管理被企业重点关注。本文基于财务转型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模式革新,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面临的困境,并从定位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目标,依据企业视角以及高职院校视角,对会计人才培育模式的革新展开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创新提供参考。 1概述

十三五期间,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进一步促进会计工作的转型就成了目前形势下需要发展的重点。从近几年的状况看,我国各大高职类的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呈现了一些严峻性的问题。例如,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比较的守旧,校企之间缺少合作性。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制约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另外,相关的调查显示,92%的企业都需要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但是,只有20%的企业可以找到合适的会计人才。面对以上较为明显的供需矛盾。这个时候,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专业发展的方向,市场的需求。扎实理论基础,强化会计岗位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技能性和适应性。 2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面临的困境 2.1企业需求层面的困境

财务转型象征着财务现代化时期继电算化会计后的又一次变革。经过信息系统构建爱物共享网络平台,使企业业务零块化,利用先进的网络急速,数据分析、储存实施流程化处理,为调和企业与信财务共享供应技术支持。然而,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贫乏,对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有序运作、维护、调控、规划、管束产生了直接的反向影响。因而,为完成企业热切的财务转型工作需求的会计人才要求,培育可以推动企业财会业务过程规范操作,强化企业网财会业务的融通,促进财会业务过程以及现代化共同改革创新的会计人才,变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的核心目标。 2.2会计专业层面的困境

国际经济一体化后,商业交易的形式趋近多样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畴随之扩张,贸易往来的本质逐渐繁杂,企业迎来更大规模的经营危机以及企业内部管控危机。这一高速变化的经济背景导致会计审核的不固定性增加。因此,企业面临着构建严格的收支确定体系,增加研发经费的审核标准,严厉管控固定资产,细致甄别实际收支率,科学预估存货跌价等难题。同时,依据会计本质高于形式的理念,会计人员应冲破繁杂的交易表象,发掘贸易的本质,实施精确的财会分析及处理。这些工作,要求会计工作者具备精确的专业处理、职业判断能力,在最短时间里分析出准备的决策。


2.3财务管理层面的困境

国际化以及全国性的经营活动不但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对其文化、管理手段产生冲击,在财会层面也热切需求同校以及熟悉国际总企业所在区域的财会标准,或国际会计标准的会计人才,并要求其可以依据规定的会计标准实施企业财务工作,设计财务报表。然而,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并没有为学生供应这一层面的专业知识教授与指引。这象征着学生只能通过课余时间,学习国际会计证书以及其他地区的会计标准,进而强化自身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情况,将困境转化为机遇,增加与国外院校、会计相关机构的协作教学,建设会计专项班,为会计领域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 3强化高职会计人才培育质量策略 3.1明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职责

市场经济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应经过企业、高职院校间的合作关系落实,企业的职责与作用十分重要。缺乏企业参与教学,院校设计的人才培育方案以及会计课程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增加企业参加教学,不应停滞在企业资助以及两者联谊方面。同时,还应避免只安排学生就业层面,而是应全方位的参加会计人才培育过程。深入校企合作教学,使高职阶段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及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落实校企合作教学的目标。首先,在设计会计人才培育目标时,应采纳企业的意见,结合当前市场及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掌握企业、会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及变化。在会计实训时,应增加企业的实习学习,使学生在企业会计岗位中了解其工作的繁杂性及综合性,培育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工作体会与经验,进而良好的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教学时,应重视强化校企共同活动,执行两者在合作教学中应担任的职责,落实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提升。 3.2开展更多技能竞赛等工学交替活动

双证制并不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准。需要在双证融合的基础上,提高双证制的适用性。不少学校为了检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始构建会计、税务等方面的竞赛,展现工学交替的活动制度。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依然是学生教育的主体,但是企业的参与成了人才评价的另外一个依据。例如,让企业参与比赛规则、比赛内容、比赛模块的制定,就可以提高实践的实际性。让企业专家成为裁判,就可以提高竞赛的过程性,展现很强的客观性。高职院校需要在多元化的渠道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能力,提高人才质量培养的检验性。

3.3更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的是高技能和创新性的人才。不仅需要关注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还需要关注企业等主体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评价,引入更加全面的评价考核机制。除了学校的日常考核内容,还需要考核实践实训的积极性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会计专业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综合性分析预测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等。接下来,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将教师的评价,加上学生的评价,企业专业的评价相互结合起来。缩小会计人才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适时更新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例如360度考核评价方式,促进与企业工作融合,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特色形成。 3.4革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

传统单调的注入式会计教学体系与单纯的会计理论教材,已无法满足当前会计人才的培育目标。革新会计教学体系,科学渗透案例教学以及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努力使课堂会计教学与实训教学衔接,将会计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是高职院校应重视的课题。而革新教学体系对教学评价的变革具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及自我管控能力具有反向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革新会计教学体系时,应注重培育学生在会计教学中的主动性。利用会计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


完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当时,评价学生会计学习整体过程,重视培育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判断与分析数据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3.5强化高职会计教师团队建设

要想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质量,会计教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会计实训教学成效与教师的能力及经验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培育会计教师教学观念及职业素质。高职强化高职会计教师团队建设,首先应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应对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实施培训。同时,通过集体学习探讨会计精神、参加外出考察、会计教育革新探究等方式,使会计教师切实领悟高职会计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群体理论水准与实践能力,逐渐培育出教学水准高、教学质量优的会计教师团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强化师型教师培育,构建专职与兼职教师融合的会计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应结合会计人才培育计划以及专业教师团队架构基础上,设计科学的培育计划,系统性的对会计教师实施培育,贯彻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育,进而强化高职师资力量,为社会培育复合型会计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育模式应紧随时代发展,融合企业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培育会计学生技能的同时,强化其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8.

[2]赵彩霞,张佩,刘汶德.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08):159-160+168.

[3]方明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6):214-2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bedaa8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