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3-01-24 13: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解决方案》,欢迎阅读!
解决方案,就业,大学生,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者:张祥 侯亚林

来源:《青苹果·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0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

以前上大学总是被家人认为是最有出息的,现在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上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也越来越好上。以前只要上大学就不再发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了。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國大学毕业生就有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就有90多万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了,虽然这些年国家每年都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可面对这么多要就业的大学生仍然是捉襟见肘,何况每年还有那么多下岗员工和大学生竞争,面对他们大学生显然是出于劣势的。所以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现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增长远远超过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这就意味着各种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各类型的人才以巨大的速度增加。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6万,2003年超过210万,2004年达到270万,2005年将有可能超过300万,在社会经济没有显著发展的前提下,高校生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这就使社会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2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1 大学生自身努力地做出自我调整

第一,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树立符合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会精英的情结,认清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现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不要看不起这些小的岗位,也许这些位置不能马上给你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但只要好好工作,这些岗位能带给你的将是你这辈子都能够受益的东西,小岗位也能出大英雄;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第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


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毕竟说再多的都是虚假的,只有自己所学的,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才是永远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和实现自己的抱负。第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这方面的资助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大学这样的年纪是一个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而且所在学校也往往会给予在校创业大学生一定的经济和专业上的帮助。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2 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这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我们大学生也才能为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eb6635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