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教案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3-01-14 02: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下历史教案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欢迎阅读!
七下,并立,西夏,北宋,教案

初一历史 1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导航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标准】知道辽、北宋、西夏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重点】知道辽、北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疆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难点】正确认识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自读求知】

1、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政权名称 北宋 西夏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共同学习-----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1、材料一:宋太宗两次伐辽失败,使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有了严重的恐辽情绪

材料二:北宋的农民起义迫使宋太宗重新考虑其内外政策的调整,991年,宋太宗向大臣讲了这样一段话:“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事,都可以预先防备,只是奸邪难以觉察。若为内思,深为可怕,帝王合当用心与此。 这两则材料说明北宋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在宋采取守势后,辽朝却对宋展开攻势。 材料四:《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辽军大将)中弩,我兵(辽兵)失倚。

材料中辽军采取攻势后,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能力挑战

材料一、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几十年间,农民的各种赋役负担都以直线上升的速度增加,举例如下: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材料二: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

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材料三:近日,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的《千秋是非话寇准》在中关村图书

大厦首发。赵冬梅明确表达了与以往历史教科书不同的观点,“今天的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澶渊之盟并不是屈辱的。从内容上看,基本上是合适的,而且,它有利于两边的老百姓,因为不打仗了。

澶渊之盟订立了,众说纷纭

我们北宋人觉得





我们辽人觉得



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我们认为






共同学习

4、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

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材料二:契丹语中的某些汉语借词,如皇帝 太后太子公主等,在契丹大字

中均直接借用汉字,书写这些单词的契丹大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均与源出的汉字相同。

材料表明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归纳小结】

如果用三个小圆圈分别代表辽、西夏和北宋,想一想,怎么展示本节课我们所学知识呢? (提示:包含辽、北宋、西夏的政权建立四要素及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关系)

课前提问:1、隋朝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哪位皇帝开凿了大运河?唐朝出现了哪些治世局面?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怎么样?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代,那个时代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发展居于世界前列。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隋唐以后的内容,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发展。首先我们从民族关系入手,唐朝灭亡以后,10世纪到11世纪的中华大地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观看形势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政权?(生回答,幻灯片1

我国版图上有许多民族政权并存,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辽、北宋与西夏的并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54-55页的内容,看看辽、北宋、西夏政权建立的四要素:民族,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大家看到学案的自读求知部分。我们来分组合作完成(第一组,辽;第二组,北宋,第三组,西夏。第四组,请完成自读求知第二个问题。 我们每组请出一位代表上黑板上来写一下,看看那个组最快。(生阅读,师巡视)

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个政权,首先是辽,大家看看这三幅图(幻灯片2想象一下,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游牧生活)在同我们中原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农耕,10世纪初,这个看上去很威猛,实际上也很威猛的先生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并建立了辽,他们的势力逐渐向南发展。而此时我国的南方出现了什么状况呢?(学生猜测:分裂,混战)

非常好,此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分裂状态中,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就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其中五代最后一个政权是后周,后周时南方的统一趋势逐渐加强,但是这时的中原大地,却发生惊天之变,是什么巨大的变动呢?有谁能根据屏幕上的图说说这个故事?(幻灯片3生讲述陈桥兵变)

第四小组的同学,请告诉其他三个大组,“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理由是什么?(不对,北宋只是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在书上做好笔记)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夏的建立,刚同学们说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这也是一个游牧民族,元昊建立西夏也正是通过向汉族学习促进了党项族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幅图(幻灯片4,西夏的文字都是模仿我们的汉字创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怎么都学习我们汉族呢?(先进的文化,民族自豪感)

这就是这三个政权的情况,这三个紧挨在一起的兄弟相处久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政权之间无非就是两种情况:战或者和。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首先我们来看看辽与宋的关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结合54页下面小字部分想一想,宋朝皇帝和大臣们在商量什么事情呢?跟哪个关键的地方有关?(幽云十六州)是的,幽云十六州是一个很重要的屏障,辽占领了这里就等于是打开了入侵北宋的大门,大家可以看到地图(幻灯片),北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们积极向辽发动进攻,结果怎么样?(多次失败)大家看到学案的共同学习部分,材料一,想一想,一心想攻打辽的北宋发生了什么转变?(守内虚外,恐辽症)

宋朝的这种变化给了辽以可乘之机,结果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了黄河边上的澶州城下。大家请看地图(幻灯片)打到澶州了,对北宋有什么不利?(直接威胁都城)提问:如果敌人打到你家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ffa3b8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