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2022-07-11 11:55: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欢迎阅读!
并立,西夏,北宋,下册,教案



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表格、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三、讲授新课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






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3.党项族: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①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

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






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

教师总结: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 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 加重人民的负担。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四、课堂小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五、练习 完成下列表格。

建国时

族政权

10世纪



11世纪



前期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党项

元昊



保机



宁夏和约

契丹

耶律阿



澶渊之盟



杰首领

与的大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710cd26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