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都是“思”

2022-08-14 13: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手拈来都是“思”》,欢迎阅读!
信手拈来

信手拈来都是

作者:王艳

来源:《教育·读写生活》2020年第08

第十二届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峰会新生命歌唱教育晨诵专题公益培训活动中,飓风老师做了《让自己的诗飞出心灵——晨诵中的诗歌写作教学》讲座。关于写诗,唐代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写诗看上去很难,现在的大部分老师面对种种压力,已经失去了写诗的浪漫,写诗的指导更没有先例可循,飓风老师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再补充一些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比较实用的小技巧。 技巧一:叩问心灵,熏染共鸣 写诗是水到渠成,而不是被动作业。

其实,和大人不同的是,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我们觉得很困难的事情,对保持着天真的儿童来说,是简单的事情。所以,从幼儿开始的晨诵写诗,老师不需要有压力,是最简单的课程。

首先,不必急于第一次课程就写诗。诗歌也需要积淀,儿歌的韵律是建立语感的第一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此时要做的是叩问。 叩问,不是反问,不是设问,而是对思想和行动的追问。

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双师课堂的资源,让孩子跟随老师一起学习诗歌。

没有双师课堂资源,也可用晨诵教材上的思与行,在儿童朗读诗歌的时候进行反复叩问,激发共鸣,但不要求回答问题。

这一叩问,从形式上和各种优质课上诵读古诗词时运用的朗读导语相似,但是核心不同。这里有个窍门:叩问是三个层次的——先是诗歌本身,然后是生活中的拓展,最后是和儿童心灵相契合。

这些叩问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是启发儿童思维的火星。

越到高年级,叩问的影响力就会越大,这对老师的挑战越高,诗歌的创作就会显示非常强大的思辨力量。

技巧二:绝对不批评,重复好句子


这也是一个原则,在课堂晨诵的过程中,儿童的某一次口误也会带来一首好诗,所以这一技巧是倾听学生的朗读。有一首诗是《圆圆和圈圈》: 有个圆圆,爱画圈圈, 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晚上,圆圆睡了,圈圈很想圆圆, 悄悄地,慢慢地,滚进圆圆梦里面—— 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 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 圆圆睡醒了,圈圈眨眨眼, 变成大苹果,躲在枕头边。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个同学一下子把圆圆想圈圈读成了圆圆变圈圈,老师和同学都听到读错了,要是按照惯常的语文课堂,老师是要纠正的,但是当时老师感到这句话特别有创意,就大力表扬了这次口误带来的创意:是啊,我们怎么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变化,你是个小诗人了!

没想到一下子引发了连锁反应,孩子们开始改起诗来:变成呼啦圈,在圆圆的腰里转圈圈;变成游泳圈,飞到云海划圈圈……

在写诗的时候,老师的评价专注于孩子诗歌中的妙句,点评一句,会促发儿童的思维碰撞,会引发连锁反应灵感迸现。

技巧三:诗歌创作辅以听读绘说课程

两种课程甚至三种课程的方法是可以同时在晨诵课程中使用的。

首先,低段儿童在识字写字積累不足的状况下,诗是很难的——但是儿童越小,思维越没有定势,反而会有无比奇幻的好诗呈现,但写是阻碍,所以此时的表达可以使用绘画和口头说写的方法展示低年段孩子丰富而美好的诗意。

大量的儿歌诵读,加上身体的律动,会给儿童带来节奏感。低段以韵文童谣为主,在诵读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创作苗头。比如,有个小调皮直接改了诗歌,就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


孩子们通过换词语——可以换主角,换动词,换颜色,换表示心情的词,还可以换地点,换时间,换标示特点的形容词……先让同学说一说。发现大部分同学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就可以提出绘说(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用语言说,父母帮助记录下来)要求,这样诞生的小朋友作品非常美好,还可以作为诗作展示出来。

其次,高年级的古诗词和比较抽象的哲理诗也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呈现。此时的绘画,其实是学生对诗歌意象的一次形象的分析,是提升高年级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对这些古典意象的理解,不能仅仅靠老师的文字分析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形象解读。学生在为古诗词配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也是再次创作,老师适时地点拨一下韵律,学生就可以仿写古诗词了。这些学生吟诵、老师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方式,新教育课程也可以使用,而且通过叩问诵读的诗歌,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诗意会在时空中流淌不息。 技巧四:老师自己也写诗

在晨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飓风老师曾经讲过自己的故事:在实践新教育晨诵课程之前,飓风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理性的数学思维的人。在实践晨诵课程过程中,她读了大量的童诗,然后人变得更加柔韧,内心依然坚定,但更加丰富美好。在高年级段,她亲自示范写诗,以自己为榜样,激励学生坚持写诗。在自己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共读的诗歌。

为我们做分享的齐加全老师,本身就是诗人,将诗歌用于所有的教育场合,用诗歌管理班级,读一读《就差一点点》《骄傲的红领巾》《你就像……》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诗歌,是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美好记录,是当下的期待,是未来的可能,通过这些诗意的细节,去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信手拈来都是诗,也是叩问之思。

老师读诗,写诗,会在和孩子们的诗意栖息中获得心灵的力量,构建的是另一种无限美好的精神生活,这些强大的精神力量会消融来自外界的焦虑和压力,让我们成为心灵强大的改变世界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江口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0266be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