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初中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2022-05-01 01:5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想品德初中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欢迎阅读!
上册,年级,品德,法治,道德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 能和老师、父母成为 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 我喜欢探索。 我的生命从哪来, 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 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 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 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 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 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 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 “网上 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 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 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 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 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

相关链接中引用 《格言联

壁》的一段话: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 精甲,不能御也。 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 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 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 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 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 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 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方式, 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运用活动, 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 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月令》

3 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

“家的意 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 “孝”等方面, 特别探讨了 “中国人的 ‘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 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将道德和法 律有机融合。同时, 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 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

4 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

一个复杂 的过程, 为此教材以栏目来精心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 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并喜爱的 活动,不断深入,在讨论与分享中达成共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 老师、 家人的交往,核心词 成长。教材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 生生活、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 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册教材设计了 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阐述, 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 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 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告别小学生活的学生而言, 中学时代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面对一个生活和 学习的变化, 生会有各种感受, 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 些变化, 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 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 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 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 底色。 (目录图片)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学会交往, 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 也是初中生活 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 2 月,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 建立和维持良

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本单元从交友方面使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一方面在交友中体验到自己是被需要 的,从而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 另一方面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 关心和支持,从 而体悟到人人需要接纳、 支持和帮助, 这有助于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理解他人、 欣赏他人, 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 这一方面 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录图片)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承接上一单元中学会和同伴交往, 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和家庭 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和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质 量。

到了青春期以后,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 他们要求摆脱依赖、 走向自立的愿望和行动 增强, 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 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 在尊重 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 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目录图片)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个温暖的词。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世纪初以来, 指向自然生命为基础的讨论生死现象,普及生命知识, 尊重生命, 关怀生命 安全与健康, 问生命意义与人生幸福等等, 含有明确的生命元素的生命教育开始兴起并渐 成潮流。它体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尊重人、 关怀人的意识不断觉醒, 是社会进步在教育 域的反映。 生命本身是多侧度的,每个侧度都有存在的价值,都需要关怀与开启。

1、自然生命 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的存在, 肉身生命是人存在的基本依托和载体, 遗传因素赋予了人天生

生命特征, 面且遗传的未确定性和后天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也让人的自然生命充满了无限可 能。在自然躯体层面,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失而不得,当然无比珍贵。在此基础止 上,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自救自护,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 不仅如此,承认每个个体由于遗传 而与生俱来的生命独特性、 个体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 重视个体生命在后天发展中的学习潜 能,包括在智力性向和情感反应特征方面的潜能, 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命特征 和优势出发,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2、社会生命 作为社会成员, 每一个个体都在社会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角色, 拥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

任和义务。 生命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每个生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自觉意识和承担相应责 任的能力, 而且懂得他人的社会角色承担及其实现与自己的关联所在。 教材中, 要求学生懂 得“生命相互依存” ,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关怀圈在扩展;生命的依存关系,关怀关系需要 每个个体主动建构。 将社会生活中的关怀、 合作、


责任等伦理道德范畴纳入到生命教育中来, 使其与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得以相通。

3、精神生命 生命需要阳光、雨露和其它养份得以滋长;人具有情绪和高级情感表征自己的精神性生命。

方面是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人们的幸福感、 意义感并没有随之增加, 人的感情 文明遭遇许多新的问题, 折射出人对精神生命的诉求。 教材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需求, 增强 其对生命的感受力,让生命得以滋养。

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 也为学生 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 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 但对生命 成长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目录图片) 四、教材编写特点

1、注重导言的引领作用。 单元导语、课导语的设计有思想性,既能贴近学生、引发兴趣和渴望,又简洁明确,

对学生 的思维有一定冲击, 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 文字有总括性、提纲挈领、要言不 烦。 (引言导言图片)

2、重视教材的思想性,避免表面化。 教材在不同的主题上都力争有所突破,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思维张

力,避免低幼化。

3、精心设计问题,增强思辨性。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

感悟、 体验的关系。 教材用学生的视角思考

和表达, 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情感。

4、贴近生活,而又引领生活。

生活是具体的, 也是复杂的。教材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活 动设计、 组织编排等的目标聚焦于道德价值观的探讨, 引导师生一同发掘、 体现并实践正面 价值观。采取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视角去组织和分析材料,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 在学生活动体验基础上,概括正文进行引导,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平和但有力量,体现讨 论与对话的姿态,有开放性和思维张力,有价值方向而不失公允。 五、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等。

从内容上,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

从教学的要求上,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

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加课堂的

能够在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中产生一定的体验共鸣和思想冲突, 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形式。 开放性,对课堂生成性部分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教师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1bc65c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