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2023-03-27 18:2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青少年,文献,犯罪

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1、美国学者沃尔夫冈和费拉柯蒂所著《暴力亚文化》一书提出了暴力亚文化对暴力犯罪的诱发作用,其主要观点是阐述了暴力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以及对人的影响。而暴力则是一些群体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渗透到这些群体成员的心理品质之中,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暴力亚文化氛围下生活的人群在遇到问题时,一般选择使用暴力作为手段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理论证实了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有关,也成功的解释了暴力犯罪突出的现象。而且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暴力亚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崇尚暴力,将暴力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且好奇心和模仿力强,易受此诱惑,为达到刺激的目的,不惜进行犯罪。此理论主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2、科恩《少年犯罪:帮伙亚文化》一书中提出“亚文化理论”,认为少年犯罪是下层社会少年中亚文化发展的结果。下层社会的青少年渴望达到中上层社会的生活目标,但是由于本身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学校或社会上的竞争中经常遭到失败或挫折,但是又无法忍受或妥善处理这些挫折,因而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普通社会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克服社会适应中的失败与挫折,并且逐渐认为他们不属于正常的社会。于是,这些青少年自己结合起来,形成亚文化群,共同用反社会的行为来应付社会适应中产生的问题,这样的亚文化群常常被称为“帮伙”。

3、在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所著的《犯罪人论》中,对暴力亚文化之一的大众传媒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述。龙勃罗梭认为:报纸总是报道一些关于犯罪的新闻,有时候这些新闻特别容易刺激对犯罪人的模


仿,而且新闻媒介与犯罪相互作用、恶性循环,报刊对犯罪的报道扩大了发行量,也便使更多的人进行模仿,导致犯罪的发生。总而言之,大众媒介对犯罪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产生的方式就是模仿。

4、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模仿规律理论认为犯罪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学习犯罪的具体形式或寄至就是模仿,即一种就其本来意义上的社会运动方式,借此一个人的思想传播给另一个人。他认为大众传媒缩小了人们心中的空间距离,为人民模仿犯罪创造了条件,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塔尔德的理论为后世研究暴力文化的另一种传播途径----人际传播提供了基础。

5、美国学者贝尔森对传媒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暴力行为在电视上的频繁出现增大了孩子们卷入严重暴力活动的程度。学者c.格伯纳对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关系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点是暴力对青少年暴力犯罪有明显的诱发效果,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遭遇犯罪和暴力侵害的概率)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强烈的不安全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事物、对社会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有些青少年以暴力的方式去处理一切矛盾和纠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2eb408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