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之感

2023-03-20 07: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之感》,欢迎阅读!
胡适,过河卒子,何以,人生

读《,何:胡》之



本以为胡适的年代离我们有点远了,他的“论人生”可能未必适合我们当下的环境和心态,所以就以猎奇的心态看看胡适这个著名的学者社会学家有何高见,但没想到翻看到第一个主题《人生问题》中对人生所下的标准就感同身受,被其吸引。他说人生的标准,消极的人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的行为;积极的人要使这社会增加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一点好处。人生就算是个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因为对观点的认同,促使我认真看完了此书并做了笔记。

本书以胡适先生的演讲、报刊评论、以及和一些学生、同仁的书信往来为主要内容构成。围绕“论人生”这个大核心,共分六卷,分别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生有何意义”、“为了忘却的纪念”、“路在何方”、“沉默啊沉默”和“诗余叹”。整本书不论演讲、评论、回信,结构上条列清晰,形式上论点明确、证据充分,语言上言简意赅、明白易懂,思想上充满了对社会、对政府、对我们人生积极构建的不懈倡导和努力。这本书总的告诉我们,社会有病疾,我们要改变固有观念,要有信心,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任重而道远。他的观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也给我们看待解决当前社会和人生一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和点拨。

关于革除旧疾,民族发展。胡适先生提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当时中国对本身固有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认同和取舍问题,他犀利但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时中国固有文化就是八股,太监、小脚、姨太太等独有宝贝,即使有修身仁爱等旧道德也只剩名称,因此要坚决割弃病瘤,吸收国外精华。这样的论断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抨击,认为他的的这些公开言论会使国人丧失信心。此时,胡适通过三论“信心和反省”,指出不能遮丑,敢于揭


露面对,勇于甘于向外学习,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政府、社会、国民,要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认识和精神。这个观点对于任何阶段的社会,对于我们个人,都是有意义的,但要明白“任重而道远”的艰难,自然不轻易灰心失望,凡是轻易灰心失望的人,都只是不曾认清他挑的是一个百斤的重担,走的是一条万里的长路。今天挑不动,努力磨练了总有挑得起的一天,今天走不完,走的一里前途缩短了一里。在这长路上,要有重心,有计划,还要有定力。胡适说,“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了决不至于白费”,这是我们最可靠的信心。悲观与灰心永远不能帮助我们挑那重担,走那长路。

那我们能做什么?他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操守,道德,二是能力,业务,“公”“能”高度概括了政府及干部素质的建设。同时提出了“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惰”。此外谈到“博爱”,提到要实际的博爱,是先弄好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不开空头支票,不喂蚊割肉,这样毫无价值。正如孔子所言,修己已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个观点也适用于我们的政府,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在还有没有真正强大之前,坚持苦干发展吧。

胡适在帮助青年人解决“对社会失望,青年人苦闷”的问题中写道,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是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同时其引用美国巴鲁克先生的论点,在通货膨胀的年代,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工作,那就是生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降低生活成本。

我们经常会心情黯然地思考生命的意义,看过此书会有所领悟吧,正如胡适所言,生命本没有意义,全靠自己的作为,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所以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用此生做点积极有意义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3f6b2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