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毛泽东长征诗词 重温长征时期的毛泽东诗词:揭示心路历程(图)

2022-03-28 08:02: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_毛泽东长征诗词 重温长征时期的毛泽东诗词:揭示心路历程(图)》,欢迎阅读!
长征,毛泽东,诗词,心路,重温



_毛泽东长征诗词 重温长征时期的毛泽东诗词:揭示

心路历程()

毛泽东首次朗诵《七律·长征》纪念地。 核心提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七律·长征》的点睛之笔。短短十四个字,道出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心境从焦急忧虑到胜利喜悦的转换。《七律·长征》是毛泽东长征诗词的巅峰之作,成诗于长征落脚点最终确定之时,它既是长征的史诗,也是崇高精神的赞歌。

1935927日,红军长征到达位于通渭县西南的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确定在陕甘革命根据地。929日,红军挺进通渭县城,决定暂作休整,做好进入陕甘苏区的准备。当晚,在通渭县城东文庙街小学,毛泽东接见驻在通渭的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讲话时,即兴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就酝酿在心中的诗篇《七律·长征》。毛泽东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全体指战员,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长征诗词创作的心路历程

红军长征,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才迎来光明的前景。毛泽东在长征时期的心情犹如长征路途一样,辗转曲折。不踏过“雄关漫道真如铁”,又何来“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时期创作了八首诗词: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在此期间,毛泽东经历了被批判排挤、重新确立领导地位、突破敌军重围、不断探索前进方向、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艰难路程。心态也由焦急忧虑转换到胜利喜悦。不管环境有多艰难、局势有多危急,毛泽东从不曾灰心失望,从他的长征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的成诗,表现了毛泽东的心路历程。毛泽东长征诗词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冒险主义抬头,使毛泽东遭受了错误的批判和排挤。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多次提出战略、战术建议,均遭临时中央拒绝。广昌失守后,毛泽东眼看红军节节失利、陷入困境,忧虑党和红军的前

1






途命运,思索中国革命的出路。19345月,红军决定撤离中央根据地,准备长征,毛泽东借诗歌创作来排解心中的忧虑,723日凌晨登会昌山,作《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会昌》是毛泽东长征创作的开篇之作。1934年夏,长征序幕全面拉开,毛泽东作此词以激励革命精神。黎明前登山,可见他为革命前途忧心如焚,但毛泽东却无消极悲观失望之态,反而道出“风景这边独好”之志。在大局严峻、红军命运生死攸关的形势下,毛泽东反以开阔情怀抒发内心焦虑,以乐观憧憬鼓舞革命信念,展示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193410月,8.6万余人踏上漫长征途。在到达湘江地域时,蒋介石调集25个师,数十万大军前堵后追,企图在湘江一举消灭红军,红军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苦战五昼夜,终于粉碎了蒋介石的围歼计划,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湘江之战以后,红军兵力锐减至3万多人。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转移,然而,当时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用,后经过通道、黎平、猴场会议的激烈争论,中共中央决定向黔北前进。猴场会议之后,红军面临的任务是突破乌江,占领遵义,毛泽东在行军途中,望着连绵的山岭,《十六字令》三首: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长征诗词 ,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写在湘江之战之后。长征开始之时,局势险恶、战事告急,毛泽东创作小令为党和红军鼓舞士气。小令,结构紧凑、节奏局促,凸显了湘江之战后的紧张局势,三万红军面对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快马加鞭”“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不仅反映了战事危急,也是毛泽东焦虑心情的直接写照。然而急并不等于慌乱,忧也绝不等于悲观。毛泽东虽遭受排挤,但他从未把



2




自己当局外人,时刻思索革命前途和出路。红军虽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但依然顽强抵抗,显示出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一句“万马战犹酣”展现了红军饱满的战斗激情,而“赖以拄其间”,则将毛泽东的坚韧意志和革命使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a181fc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