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如何定调互联网金融

2022-05-24 17:5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八大如何定调互联网金融》,欢迎阅读!
定调,八大,互联网,金融,如何

十八大如何定调互联网金融?

拯迪0511 10:36 分享到: 18分类 : 互联网摘要 : 从这个角度上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明确指出了“普惠金融”,在政策认可上走了一大步,也说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外延是包括是互联网金融的。但在后续的管理上,暂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怎样支持,怎样鼓励,由谁来牵头管理,谁来制定管理机构办法,是另辟蹊径来差异化管理还是继续用银行思路管理?这些都是后续需要逐步明确的。

方向已定,等待细则

在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关于金融体系改革的为第12条,总体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内部改革,外部放开。意识是指金融体系内部改革加快,包括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等;同时坚决打开金融体系的封闭圈,允许外部民营资本设立银行入局,允许普惠金融(概念和互联网金融有重叠之处)的正当发展。也就是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将会迎来一定的改革和整顿时期,银行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的比重将会呈现一定的下降,剩余的份额将被新入局者: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所抢食。

无可厚非,对于关乎改革全局的政策性文件来说,全会相关文件也只能做一些方向性的描述,而出现“普惠金融”之类的政策词汇,则已经说明了最高层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认可。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没有底线的,但就眼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所谓的底线的唯一参考因素也只有传统银行业的监管条例了。具体的管理细则、监管标准,也只有通过银监、央行等机构的政策智慧来实现了。

银行VS互联网金融,合作坎坷

也许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政策监管的缺失,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真正能够合作成功的例子也并不多。理由很简单:两者的体系文化,或者说是风险文化是不一样的。银行等于是戴着枷锁在运营的金融机构,时时刻刻需要顶着监管指标的压力,指标不放开就不能坚决逾越,是典型的守成文化;互联网金融则完全不一样,最开始完全是利用了少数几个平台的政策空白,并在短时间内做大,形成市场影响力之后开始快速被行业复制,乃至于形成了近乎“不需审批,不需门槛”的行业文化,属于典型的创业文化,狼性比较明显。

不管是早些年之前阿里和建行之间的小额信贷合作,还是去年广发想在淘宝上卖理财产品被监管叫停的客观现实,银行业内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程度和风险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反,反而是金融体系内其他的部门,如基金、保险等,却能快速地融入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思路,在余额宝获得极大的市场成功之后(累计规模5000亿元,客户8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客户规模最大的基金),一批基金、保险公司入驻淘宝理财频道,还把眼光聚集在了其他互联网平台和财经媒体上,一句话,只要有互联网流量可以变现,基金、保险产品都可以上。这也可以看出,银监会在对待互联网金融这个群体的态度上,反映和感知确实要比证监会、保监会来的慢一拍。

那银行为何姗姗来迟呢?银行的产品难道真就那么难以触网吗?就像广发银行在淘宝上卖年化收益7%的“土豪1”银行理财产品被临时叫停一样,银行监管文化对互联网金融真的就这么有所保留吗?换个角度来思考,银行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虎视眈眈而有所顾忌,


了调研,似乎眼前没有十分明确的管理办法。但这绝不是一句“风险隔离”就能搪塞众人之口的。广发的淘宝理财被叫停的原因是难以确定网上购买流程的操作风险,难以对客户做风险评估和身份认证——典型的银行风险文化和互联网金融文化的差异。

银行的风险控制是通过线下的柜台、理财窗口等来实现的,而且还要客户做各种风险测量做配合,对数据和分析是事后的,也就是说等客户来了之后再做,再测评,再决定客户适不适合买卖。互联网金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客户形成购买意愿之前,平台就能通过各种信息记录和风险前置的数据分析进行论证,或者对客户进行详细的网上风险和收益的解释,给客户方便、快捷的体验。

监管的困境:用银行的思路还是另辟蹊径?

这种体系文化差异也可以升级到监管的层面,甚至是政策制定的层面。三中全会虽然对普惠金融采取鼓励的态度,对金融创新也持支持态度,但高层归高层,最终的做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细则上。如果没有,那也应该是拟定几个大致的原则,类似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格,明确禁区和界限,明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绝对底线和绝对的安全地带。这几个大致的原则应该由高层来协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则可以由下述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如果在大致方向上把握不清,导致职能部门(如银监)也含糊其辞,那么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互联网金融也要被套上传统银行业的监管思路,如果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伦不类,不是被市场淘汰,而是被政策监管卡死。

从目前银监的反映速度和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上,不敢说有多大的把握,而且银行的监管机构平时管理银行的思路已经十分流程化和固定化了,冷不丁冒出来一个互联网金融,还真是有点不知如何下手的意味。从前几次央行、银监会的调研过程和结果看,不能称为调研,只能作为简单的行业了解,因为那几次都是只听不说,只描述不表态,很难把它和“调研”联系在一起。互联网金融的管理,需要一个相对精干化、相对快速反应的机构,而银行系体系庞大,早已经习惯了制度化的流程,再用银行的思维进行监管是不合适的,个人认为。

从这个角度上说,十八届三中全会虽然明确指出了“普惠金融”在政策认可上走了一大步,也说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外延是包括是互联网金融的。但在后续的管理上,暂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怎样支持,怎样鼓励,由谁来牵头管理,谁来制定管理机构办法,是另辟蹊径来差异化管理还是继续用银行思路管理?这些都是后续需要逐步明确的。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互联网的监管,目前很难做到一致化、标准化,因为它不像传统金融那样有一致的业务标准和风控规则,况且大多数还是线上的平台运营,前期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过程。要注重内部差异的同时标准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cbc565453610661fd9f4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