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体会

2022-07-21 00:2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体会》,欢迎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体会,读书

《儿童教育理学》读书体会



;大家应该都知道回声,回声是原声音经过反射产生的,读了《儿童教育理学》让我感觉到,其实生命是一种回声。

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换句话说,就是对他所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这些声音的一个回声。想要理解他们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同时,不应把儿童特定的行为当成孤立的音符来解析,而是要将它视为整个乐章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作者阿德勒将儿童的一些行为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在阿德勒看来,人的这种特殊的风格在他的孩提时代就已经形成,生活的环境要求儿童把自己的行动及其表达方式协调起来,并以统一的方式做出反应。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的每一次行动都表现出其个体性的特征。如果我们研究一个孩子的行为,仅仅关注他当下的表现,而没有注意到其人格的统一性,就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班有个小女孩中午从来不午休,刚开始给她讲她午休问题的时候,没说两句就开始哭,其实也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小女孩就是哭,问她哭的原因,她说是因为老师说她不午休了,而别的老师从来没说过。其实她本就知道自己不午休是错的,但是因为没有人给她提出午休这个要求,她就一直不午休。后来我发现其实她是感觉到只要哭,老师就不会处罚,或者说处罚减轻。长此以往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我们在关注孩子某个行为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孩子的背景,做到全面、多角度,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d1ed35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