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那些事儿

2022-08-16 04:3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习俗那些事儿》,欢迎阅读!
清明节,习俗,事儿,那些

【清明节习俗那些事儿】

一、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明《帝京景物略》就有记载。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kuàng)茔(yíng),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zhuàn)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二、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古 清明节插柳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四、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五、荡秋千

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六、蹴鞠(cù jū)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七、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f4b18b05087632311212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