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诗人孟郊

2023-01-21 17:0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苦吟诗人孟郊》,欢迎阅读!
孟郊,诗人

苦吟诗人孟郊

论文关键词:苦吟诗人 孟郊 以丑为美 不平则鸣 奇的艺术特色

论文中唐历经安史之乱,中唐诗人孟郊遭遇其中,他虽然恨、怨,不满心绪总挂于心。但他却以丑为美,用自己的智慧编写了他的美丽世界,留给了后人对不平则鸣的深思,以及追求的不一样、有特色的写作方法。

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种内心生活,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中唐苦吟诗人生活的时代,在他们眼中已是一个非理想的、被颠倒的时代:名利时转甚,是非宵亦喧。浮情少定主,百虑随世翻正直神反欺”“用礼如用刀(孟郊)。世上的好坏、善恶、美丑都被逆转了。

苦吟诗人孟郊的诗往往以丑为美。丑,时社会生活、精神意识、自然物态中与美相对的想象的总和。现实中的贪婪、残忍、凶狠,生活中的贫穷、饥寒、病态,精神上的绝望、孤寂、创痛,感受上的恶心、恐惧、厌嫌,形体上的丑陋、怪异、畸变等,都是丑在不同领域的表现。苦吟诗人孟郊敢于正视现实和人生,把自己对丑的认识和体验,凝聚为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再现出来。昭示着他的内心世界。

孟郊不仅不回避丑,而且大胆地、大量地展示丑。他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因而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和挖掘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并以犀利的笔锋披露和剖视它们。不过,孟郊更多的是描写自我的”——主要是他生活中的不幸于灾难:贫穷、饥寒、病态。

写贫穷­——“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饮食迷精粗,衣裳失宽窄。回风卷闲簟,新月生空壁

写饥寒——“腹饥心将崩,冷魂坐自凝 写病态——《路病》《卧病》《病客吟》《秋怀》(十五首),从人物的精神、肉体、心理等反面刻画了个人的深切感受,如飞光赤道路,内心焦肺肝春色烧肌肤,时多苦咽喉。卷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席上印病文

这类诗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他把丑展示给人们,在心理感受上造成深至的压迫感、重感和痛苦感,正如李斯托威尔所言:艺术和自然中感知到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诗人心灵上的战栗、苦楚、创痛,在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 苦吟诗人孟郊特别擅长发觉和摹写一般人认为丑的,能诱发厌恶恐惧心理的事物。他甚至用欣赏的目光搜寻它,用平静的笔调描画它,倒置大自然中的丑与美,表现了他的艺术——“以丑为美

谈完孟郊这位中唐时期的苦吟诗人写诗的艺术法则,我们来品味他诗里蕴含的思想内容。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创作主张,并称赞: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千古,其他侵淫乎汉氏矣。这是对孟郊诗歌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总概括,也是孟郊诗歌创作的突出特色。

所谓不平,是孟郊生活时代的鲜明特征,所谓,是孟郊运用诗歌反映这个时代的现状,表达自己对它的认识、感受和态度。孟郊生活在李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六代帝王的统治,目睹了中唐社会的各种疮痍的产生和溃烂,感受到国家和人民遭到的灾难与痛苦。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是动荡不安的。陆贽在建中四年给德宗的上疏中云:陛下志臣区宇,四征不庭,凶渠稽诛,逆将继乱,兵连祸结,行及三年。徵师日滋,赋敛日重,内自京邑,外泊边陲,行者有锋刃之忧,居者有诛灭之困。是以叛乱继起,怨读并兴,非常之虞,亿兆同虑。这正是当时社会的正式面貌。主张诗歌补风”“征兴亡”“多讽刺的诗人孟郊,在诗歌中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何言天道正,独使地形斜《招文士饮》。这是孟郊对当时整个社会状况的深刻认识


和形象描绘也是诗人呼喊出的愤愤不平之声。经历藩镇发动的战争的孟郊,还通过描写战争给社会留下的无穷祸害,进一步揭露战争的罪恶,如《伤春》:小编国台酒编辑整理http://www.chenlala888.com/发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0fa7c1b59eef8c75fbfb3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