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砚

2022-07-15 04: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赏砚》,欢迎阅读!
赏砚

赏砚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8



作者简介

魏学峰,生于1963年,四川成都人。美术史家、美术考古学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

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国家艺术档案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

著有《艺术与文化》、《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四川汉代画像砖研究》、《考古学概论》等,主编大型文物图典和论文集30余种。

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首,它是从研墨器发展而来。1972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出研墨器,是我们能看到最早砚的雏形。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国早期墓中发现的石砚,应是最早的“书写砚”。

战国至秦代,砚式原始简单,无雕刻纹饰,多为一些圆形石盘。汉代砚得到广泛地发展,这一时期的砚古朴生动,雄浑端庄。魏晋时期开始以瓷制砚,同时也有石砚、陶砚、铜砚,砚式有圆形、长方形、箕形等,并有足,造型浑朴。隋唐至宋,制砚工艺迅速发展,砚材的种类也较前代多,已形成以端、歙、洮河、澄泥四大名砚为主的格局,在砚式上,唐代多箕形砚,宋代则以抄手砚最为典型。明清制砚空前繁荣,除石砚外,漆砚、竹木砚、瓷砚、玉砚、砖砚、瓦砚、铜砚等陈出不穷,雕刻手法也多姿多彩。不同时代的砚式呈现出不同风貌和品格,石头意象之中浸染和折射着古代人的情感、诉求、理想表达及生活美学,人与石头之间建立起一种物我一体,心景互照的关系。漫长的砚文化,凝聚着中国人集体的记忆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密码,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砚以众妙之妙,令人爱不释手;砚以众雅之雅,令人移情忘怀,砚以不言之高情,令人唏嘘、怅惘……

砚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砚有独特的品质:“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一方小小的砚,就是一段段历史文化的小切片。古人云“砚为天地之精,助文翰,启文思”。一方砚,承载着人一生书写的故事,文人爱砚,受的

是矢志不渝的相伴,爱的更是书案前对自己内心的静静聆听,不啻构成了一部中国文人风雅史。

早在唐代,咏砚的诗就多有流传,诗仙李白与书家怀素就以妙诗狂草传下一段佳话。李白诗云“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唐人李元宾在友人处得澄泥砚,十分珍爱,后仆人不小心将其打碎,李元宾将碎片拾起,埋入土中,韩愈作《瘗砚铭》赞赏此举。宋代文人对书斋用品至为讲究。从宋代起,文人就非常留心于生活窨的营造,这是对个体生命的空间的探索。无论是豪华还是简朴,如果没有书房,他的内心世界就缺了一角,或者说不算一个完整的读书人,古人书房是文人刻意追求的精神空间。明代陈继儒这样描绘一个理想之境:“结庐松竹之间,闲云闭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谓之诗可,谓之画可,谓高人韵士之诗画亦无不可。”在文房清供中,砚又是主角。正如前面所讲,书斋是文人雅士修性、守真、养心之处。也是他们用心营构的冥想空间,其中像砚这样的雅器为文房赋予的内涵,就如一泓清泉,心中万象都在其中往复穿梭,从容舒卷,这些物件,已经超越了收藏、珍爱的层次,而达到了物我合一之境。“一泓水,润砚田。倚万卷,立千言”,这是一种很强的文化现场感。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对这种境


界和情调的追求,大概是世界上独有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爱砚,得佳砚“抱眠三日”。他写过三十余篇砚铭,占他创作全部铭文的一半,足见砚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公元1101年东坡自海南回,到真州访米芾,芾出谢安《八月五日帖》请题,东坡离开时借走了米芾珍爱的紫金砚,一月后东坡卒于常州,其后人欲以砚相随。米芾闻讯后,疾书索回,这就是后来的《紫金研帖》。砚痴米芾曾著《砚史》,宋人何薳在《春渚纪闻》中载:“上(即宋徽宗)召芾至,令书一大屏,芾书成,即奉砚跪请曰‘此砚经臣芾濡染,不堪复以进御,取进止’。上大笑,因而赐之,芾蹈舞以谢,即报负趋出,余墨沾渍袍袖而喜见颜色。”2002年,米芾手书《研山铭》以2999万创古代书法拍卖最高纪录。拍者称:“这个价是给米芾的,也是给这方砚的,砚在中国文化中太重要了。”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把砚比为“和氏壁”诗去:“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形。相如近闻不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可见国人爱砚实际上是爱玉习俗的一种延伸,在中国人眼中,石头身上体现了自然的秩序,自然反映了天心,它讲求的是无为和顺应。人们拾趣其上,透过一块块石头来观照自然,体味生命。赏石成为中国文人品格的图腾与符号,相石之厚拙、凝重、圆浑、空灵,思若冰雪,心若止水,内心飘于古静之地。一个片石,一经人们心灵的冲刷与对话,便赋予了无可估量的人文理想。所以,砚成为文人雅士孤标高格的诠释,成为文化精神的寄托、承载与归宿,中国文人的初心,始终走不出那一间小小的书房,这是文人雅士的精神领地。他们的心,从这里滋长,在这里结束,明代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他在《小窗幽记》中这样描绘当时文人的生活“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高卧、漱泉、临帖、喂鹤”。明代大画家陈洪绶传世画作中,有四十余幅与砚有关,玩砚的情怀,几乎融入他们的血液。

清代,爱砚的人更多。乾隆皇帝好蓄砚,其御用砚多亲题砚铭,还将内府所藏,编为《西清砚谱》。扬州八怪之一的高风翰得砚逾千,撰《砚史》,即便拥有千砚,他也不舍任何一方心仪的砚。一次在苏州李健斋处见一佳砚,便乞之,主人不语,他抱砚几欲跳江方得之。清人汪心农得到一方好砚,专门为这方砚筑庐,名“试砚斋”。大文人纪晓岚记载他与友人刘墉藏砚的雅事:“余与石庵皆好蓄砚,每至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割。”纪晓岚后将自己所藏编为《阅微草堂砚谱》,将自己的斋馆命名为“九十九砚斋”,后来他被贬至西域,临行只携一砚相随。他在这方砚背题道:“枯砚天嫌似铁顽,相随同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清人黄任官广东四会,罢官后携端石数枚,请制砚名家顾二娘创作,专筑“十砚斋”,作《十砚歌》,也自号“十砚先生”。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也爱砚如命,将砚“尊如严师,密如挚友”,访砚、藏砚、赏砚成为文人生活的一部分。

近代沈石友蓄砚158方,这些砚铭均为吴昌砚篆,赵石刻,后汇编成《沈氏砚林》,他说“古人所谓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被誉为“海内藏砚第一人”,所藏编为《归云楼砚谱》。其弟徐世章也有同好,自称“闲人以砚为忙事”:其著《藏砚手记》写道:“吾人收集古人之砚,不独以砚材之美,刻工之细,而在充分表现其人之心灵、意境、节操、哲理、情绪、诗意、形之于砚”。可见砚是文人用意最多,用情最深的铭心之物,砚因文人的介入,使之成为艺术品格与生活形态的象征,哪怕是再细微的思绪,只要与砚有交集,文明之花就会开放得风姿绰灼,冰雪聪明。

上面我们简单讲了砚史,下面我们讲一下如何赏砚,砚是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之美的综合体现,我们欣赏也是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

1. 造型

历代的砚式很多,宋人高似孙《砚笺》记载了20余种,宋人唐积《歙州砚谱》载40余种,明清以后各种砚谱所录砚式逾百种,无论哪一款式,其砚堂、砚边、砚侧、砚池、砚岗、砚额、砚缘、砚尾、砚背各部位都是比例合宜,浑然一体的。一根线条甚至可以影响到整砚的雅致,随形砚在更大空间内发挥了文人的想象,由于文人把所有的审美理想寄寓其中,所以也力求其尽善尽美,还其真、得其意、浑其形。




2. 绘画

传统砚式除素砚外,还有如意、云纹、灵芝、瓜蝶、仿青铜器等图案,近现代随着砚的实用性渐退而欣赏性加强,山水、花鸟、人物无不入砚,这就需要砚雕家如何把图案与石品、砚式结合,从而创造出砚的万千世界来。

3. 书法

砚除了款式外,砚铭是提升其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文人撰文,书家书丹、篆刻家镌刻就成为了有机的整体,在赏砚的同时,又细品诗文,欣赏书法的空间美、韵律美、雕刻的金石美,当你有福有运与砚同喜同乐,因砚而产生智慧灵光,温暖在手,启迪在心的时候,生命会瞬间被放大、延展,时空将被压缩、穿起……

4. 诗文

砚铭本是文人赏砚的余兴,但由于砚这种雅器,使其成为可独立欣赏的一种文学式样。清人金农有《砚铭册》传世。宋末谢枋得岳飞砚赠文天祥,文天祥作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后来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而死、谢枋不仕元绝食而死,三位英雄的佳话系于一砚。清人纪晓岚题“琴砚”道:“濡笔微吟,如对素琴,弦外有音,净冼予心。”清人郑板桥在潍县骑驴至文峰山读碑,寄居茅屋,见二尺半巨砚,主人称为高凤翰所遗,板桥为此砚写下了“难得糊涂”那段美文。吴昌砚题“鱼戏”砚道:“风露如含太液池,文心细似藕中丝,近时懒写鸳鸯字,但草西窗听雨诗。”好砚,文人视它为君子,如友人,其上无不烙上主人的影子,染上主人灵魂的馨香,这是骨子里的风雅。

从砚文化的发展来看,“从实用到赏玩”是一个发展趋势,由于各种名砚材几乎枯竭,导致近年来其价格暴涨,但从整个收藏体系来讲,砚仍然属于价值被低估的一类,有很大的投资空间。每一方砚都是一册永远的教科书,它是主人缜密而深刻的遐思,风雅而清澈的守望。

一砚在手,它的微妙透过你的指尖,柔进你的掌心,抚慰你的心灵,当它的温度与你的温度达到一致,它已经由砚变成了你的知己,静然无言,倾心以对,砚,就是你自己。在不经意的细节里,打动了人心,惊艳了岁月,也温柔了时光。每一方砚都有它的主人,每一方砚也有其依存的文房,摩挲在手,那种“风流犹拍美人肩”的神会,只有宝砚主人才能情深一往,心领神会,赏砚是学问,是涵养,更是修行。

一切的故事,转眼之间,皆可化作云烟,唯有一方方砚永远流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3340cb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