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活动课教案.

2022-12-26 09: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历史活动课教案.》,欢迎阅读!
活动课,教案,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案

2018-01-15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活动课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评价 难点:

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 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二、教学过程

(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1、原因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

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二)商鞅主持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

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

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

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

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

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

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6c34e3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