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优秀教案

2022-11-05 20:0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脊轩志》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项脊轩,优秀教案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2、咀嚼文中语句,学会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咀嚼品味法 、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解题:

1)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2“项脊轩”介绍:

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对于名字由来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解释二: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3)关于作者

1.后人对他的评价:

“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代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 归有光散文的特点及主要作品:

其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其作品《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也很感人。 三、回顾以前所学内容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 指名学生读课文

字词复习,学生质疑(见课件)

“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 这篇课文的文眼是——(学生齐答)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

[板书]:修轩、读书;分家、疼儿、探孙、相爱。 五、品读可喜部分 1自由散读,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



1


喜”之情。

2、请同学读修葺以后的:

①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作者可喜之情? 明确: 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 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 ②说说你是用哪两个词概括的?

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珊可爱。 板书:喜爱、自得 ③生读修葺以后内容。

3、齐声朗读,语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喜”之情饱含其中。 4、学法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体验到作者在项脊轩中的可喜之情。我们是通过品读那些表现生活细节的词句来体验到作者的情感的。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品味词语,品读细节的方法来体验鉴赏文章可悲部分。

五、品读可悲部分

1、讨论可悲部分的细节,并用最简练的词语概括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四大组分别讨论四件事,四人一小组进行。发言同学要体现小组意见,然后由大组内的其他小组补充。 1)分家:

①学生回答细节:墙、犬、客、鸡。

随着墙的出现变化,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怎能不叫作者伤心悲痛怨恨?然而,对这一切,作者只能是“无奈”

②能否用一简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 板书:悲怨 ③朗读:“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体会“矣”饱含的复杂情感。 2)疼儿:

①学生回答细节:“某所,而母立于兹”“以指扣门扉”“儿寒乎欲食乎” ②为何“余泣,妪亦泣”?

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老妪讲述完母亲对姐姐的疼爱,自然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同样享受这般母爱,可如今母亲早逝,而母亲的遗踪却处处可见(“先妣常一至”“某所,而母立于兹”)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儿寒乎,欲食乎?”,这一切都引起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至于老妪,“先妣抚之甚厚”,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人相对而泣,那是一个多么撼动人心的场面! ③用一简练词语概括作者对亲人的情感。 板书:思念 3)探孙: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6de4373968011ca30091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