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优秀教案

2022-11-05 20: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脊轩志》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项脊轩,优秀教案

高中课程标准 语文选修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汪 备课组长:杨

一、内容及解析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篇目。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二、目标及解析

1、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问题及诊断分析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2、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条件 1、诵读法

2、小组合作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流程

诵读全文、疏通文意——品味文章细节——把握写作手法——课堂反馈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1、完成《全优设计》基础导练1——6题。 2、阅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一)作者简介 (幻灯片展示)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九岁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六十岁终中进士。以儒生而为县令,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转徙五年而终。归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二)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每次读完《项脊轩志》我都会想起这句歌词: 有多少爱, 可以重来?有多少人, 你愿意去等? 当懂得珍惜以后,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曾经拥有的东西,一旦失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悔恨与悲伤,归有光也不例外。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 看看当爱已成往事后, 归有光是如何寄

- 1 - / 3


托自己的情感的。 ()整体感知

师生活动1 检查前置作业

师生活动2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词。(文言基础知识见全优设计P107 (四)分析课文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师生活动3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明确:1节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多可喜 25段,作者写了几件可悲的事?

A.诸父分家,家族衰败 B.悼亡母C.忆祖母 D.忆亡妻 具体研习:

1、可喜:小阁子的变化

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宁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天”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2可悲:①大家庭的衰败(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②幼年(8岁)丧母的悲痛(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③去世祖母的企盼(追忆祖母,长号不自禁)作8岁丧母,作为一个文人,读书走上仕途才能振兴大家庭。35岁中举,60进士,无法改变现实。 ④妻子早亡。(伉俪情深,阴阳永隔。35岁中举,迁徙,发现旧文,悼亡情切。

问题2 文章多处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细节描写,请谈谈你的理由。

明确:第1处:借书满架……姗姗可爱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

- 2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41c103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