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2023-03-16 14: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作业,现场,基本,知识,安全

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一、作业现场基本安全知识 1.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识别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物料)它是由不安全环境的缺陷引起的。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各种危险状态发生,如果不能识别现场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也就是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培养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识别能力,这样就能远离“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略安全和警告; 操作员未采取安全措施;

为运行中的设备加油、修理、焊接、清扫; 破坏、移动保护装置导致的故障;

操作期间的危险状态,形成设备、物料的能量积累; 使用的防护设备缺陷; 设备和材料的不安全放置; 冒险进入危险的地方;

其他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聊天,打瞌睡、不必要的奔跑、恶作剧等)

2)常见对象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缺陷; 个人防护装备、用具的缺陷; 操作环境缺陷; 工作场所没有安全通道; 现场材料堆放混乱; 照明不当; 通风效果差; 嗓音;

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 2.运行环境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各种物料、设备随各订单进度的产品变化,所以掌握一些现场运行环境管理与维护方法,对于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防止事故的发生时非常必要的。6S管理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现场管理方法,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其提倡管理从基础工作抓起,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可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整理:就是区分剩余和必需品,并且将多余物品去掉,将必需品留下,从而使作业场地变得宽裕,避免了现场的凌乱情况。 整顿:即有序放置和处理需要使用的物品,使作业人员、设备和物料结合协调,作业者更容易找到和放回需要的物品。

清扫:就是清除地面上、机械和设备上的污垢,保持作业环境无尘、无异物、无脏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828fd0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