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日两国实现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3-03-10 16:2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战后德日两国实现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欢迎阅读!
德日,战后,中国,崛起,启示

二战后德日两国实现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摧残,但

是他们的经济都奇迹般的崛起,从不同的方面看看他们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崛起 政治改革 科技新国 教育 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的破损。而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社会经济都受到十分严重的摧残,国家几乎处于一片瓦砾废墟之中,尤其是之后的美苏冷战更使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和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越居世纪第三,日本更是在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不是偶然,而是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之下的必然。

首先是在二战后无论日本还是德国政治都进行了十分重大的改革。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比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而农村的土地改革则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同时,德国也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建立了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早在1948年,德国西部地区就实行了一次重大的经济改革,即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加国家总体调节,再加社会保障,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这些政治改革也为之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战后的日本和德国都确立了科技兴国的基本路线。德国政府一直有效地引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发展,从而实现了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德国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导向和资助两种。导向有法律导向、政策导向和规划导向。正是由于德国立足于为


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并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才使德国的科技开发及成果转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毫不吝啬的对科技进行投资,并把不断增加科技投资作为增强科研活力、促进成果转化的重手段。与此同时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而使日本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重视科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都是十分的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吗。就日本来说,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教育为重要的杠杆。无论是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还是607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始终是政府给予特殊关注的问题。日本政府重视教育建立和完善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了振兴日本经济,适应“高度经济成长”的政策,1962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战略思想。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而德国已知比较注重教育这一方面。众所周知,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免费教育19纪中期就已开始,此外,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规定不再升入大专院校的中学毕业生,在三年内享有法定休闲日去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由于教育训练,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腾飞。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引领了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通过德国和日本的巨崛起,我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启示。首先是必须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无论德国还是日本离开科技那么他们想要经济崛起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科技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视。同时有科技也是远远不够的,人才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这时,教育的力量也就拥有决定性的力量,坚持教育为本,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190619c312b3169a551a4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