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历史成语故事

2022-08-29 11: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韦编三绝的历史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历史

韦编三绝的历史成语故事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中还编着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史记·孔子世家》

【求解驿站】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活学活用】我们提倡~的勤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妙语点拨】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的故事启示我们:一学习要勤奋;二学习要用心,和知识交朋友;三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复。重复帮助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


重复才能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成为享誉全球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便得益于此。如果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恐怕孔子难有此成就。 【近义】悬梁刺骨、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反义】不学无术、一曝十寒 相关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日―公元前4794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1999109日召开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1be26a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