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的现实精神

2022-03-20 18:0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诗经的现实精神》,欢迎阅读!
诗经,现实,精神

浅谈《诗经》的现实精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很多诗歌都体现了现实精神。有研究者认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这里我就浅谈一下《诗经》的现实精神。

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所写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风俗,人民生活的形象画卷。诗经的现实精神可谓处处皆有,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露现实和批判现实;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载辗转,脍灸人口之风情歌语仍散发出一股幽情馥郁的芳香。千古绝唱《诗经》首篇《关睢》章就渗透着人性最本真的渴望,以睢鸠和鸣比兴,引出一位温文尔雅的姑娘正是青年梦寐以求的佳偶。尔后,诗人反复以荇菜为喻,弹奏出一首君子朝思暮恋淑女的浪漫痴情曲。全诗以一种唯美的艺术情调渗透于朴实的现实主义诗风,这也是《诗经》的总体风格。《芣苢·周南》以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写出了妇女采摘芣苢的情状,反映她们在劳动中的欢愉之情。两首周南民歌都以最本真朴实的手笔再现了两种不同场景,反映了不同的现实,然而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所包含的现实精神。

所谓现实精神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所写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精神,而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诗经》中还有很多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如反映古老农事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全诗长而有序、层次井然。作品按季节时月的变化来安排篇章结构,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这不仅表现在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态度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是对自己生活现实的再现反映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社会生活的各种素对各种生活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提示和描写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所要描写和表现的对象。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的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上的

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诗经》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奴隶制周王朝,是我国第一部诗集,它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复杂的社会面貌。其中表现的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开后世现实主义诗风的先河而《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上,它以海纳百川之势吸纳几乎所有能印入眼帘,纳入耳窗的自然万物,可以说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涉及的草有麦、黍、稷、麻,木有桃、李、柏、桑,兽有马、牛、羊、狐,鸟有睢鸠、黄鸟、喜鹊、鸱鸮等等,飞禽,走兽,虫鱼可谓样样俱全。而《诗经》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的创作源于人民的所见所闻,这不仅丰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更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叙了当时纯朴的风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的内容的确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刘操南在《诗经探索》中将其按题材和内容划分为五类:1、情歌婚姻诗2、劳动歌诗,3、卫国战争诗,4、政治讽刺诗;5、史诗和祭祀诗。由此可见《诗经》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尤以描写两性生活的诗章居多,譬如在《国风》一百六十篇诗中,就有超过一半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充分彰显了人性最原始真实的一面,反映出奴隶制社会感情生活现实。其中既有君子思慕、少女怀春,也有薄情断肠、怨妇悲秋。悲欢恋情,如激弦回荡,尤幽曲和鸣,掩盖犹觉余音颤袅,其点缀的是香闺围笼的暧昧,描绘的是泪眼婆娑的唯美。

诗三百余篇,其中描写自由爱情的经典之作实在举不胜数。《蒹葭》就是一首谴绻缠绵的爱情小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多么优美的珠玉之声,它以一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朦胧地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苦苦追寻和深深思慕,委婉动人的格调杼写的是凄迷的孤独与幽远的浪漫。《静女》则是一首幽默逗趣的情诗。幽会之期,女子悄悄躲起来,急得男子搔首徘徊,而待她出来,赠予男方红笛儿茅荑之时,他简直喜出望外。小诗营造出一种欢乐气氛,将情人幽会描绘得活灵活现。《子衿》则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丝丝情语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苦等情人不来那种焦急惆怅的心情。

从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没有封建社会那么多教条束缚,有一定的爱情自同,而婚姻又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社会,人们会把相当一部分精神寄托在感情生活上,进而以诗言志传情,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合理追求与美好祈愿。然而,随着阶级意识的发展,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类的金科玉律开始逐渐形成,于是自由爱情与礼教法制的予盾由然而生,使得很多这种追求与祈愿都会遭到无情的扼杀。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爱情自由更是弥足珍贵。可在那个等级观念日浓的社会,爱情自由也无可避免地逐渐被礼教法制所打压,为金钱权势所侵蚀。一双双情侣被强行拆散,一对对鸳鸯沉溺于痛苦的海洋!

《将仲子》就现了这一转变: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此诗描写了女子害怕父母亲长的多言而不敢热爱仲子,同时内心却充满摆脱礼制束缚的强列愿望,矛盾而饱受煎熬。当然,也有不少情侣敢于起来反抗,如《柏舟》中女子就发出之死矢靡它的誓死捍卫真挚爱情的宣言。然而当礼教舆论家长制铺天盖地压下来时,又有多少真正的爱情能拥有这份幸运,禁锢中突围,于迫害中重生?


而尤其深受其害的是当时的女性,皆因父系社会的周王朝在形成封建教条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男尊女卑这一产物。譬如《氓》中的妇女就受尽社会的多重蹂躏与伤害,诗中野蛮虚伪的与善良勤劳的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重男轻女等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

这些表达两性间哀乐之情的诗歌流露出人性最真实的情感,可以说是《诗经》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分,然这也并不能覆盖生活的百态千姿。《诗经》的博大海量还涵盖了人民的远征之苦,劳役之怨,国难黍离之悲,羁旅怀乡之思,而爱国主义的战争诗与颂扬生活的劳动歌,以及不满黑暗政权官僚的政治讽刺诗,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精彩多面的内容,配以种种绘声绘色的写实手法的调味,使得《诗经》如一盘百味俱全的盛餐,在文学长桌上香远溢芳,无愧乎中国几千年现实主义艺术的源头。

《诗经》中也有一些战争诗,如秦风中的《无衣》写了战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辱,是一首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而《小雅·采薇》则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诗中充满了对侵犯者的愤怒,对久战不归的厌倦。《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了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痛苦不堪。从这几首战争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末的社会动乱,战争频繁,人民生活痛苦的事实,是对现实的真实描写,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还有一些宴飨诗和怨刺诗。产生于西周初期的宴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宴饮中的仪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鄘风·相鼠》赞美了贵族阶层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抨击失徳违礼之辈不如禽兽。西周中叶至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如大雅中的《民劳》《板》《荡》,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雨无正》。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这些政治讽刺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事状况,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以其创作题材的广泛向我们展示了西周至春秋中叶丰富复杂的生活。从祭祀诗中,我们看到了周族祖先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从农事诗中,我们看到了辛勤劳作的农奴及其艰难困苦的生活从政治讽刺诗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关心时政的爱国人士;从宴饮诗中,我们看到了周族的礼仪制度;从战争诗中我们看到了仆仆风尘的战士从其他诗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族社会各种各样的风俗民情。《诗经》可谓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现实主义抒情诗,它立足于社会现实,几乎处处透着现实精神,它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不断挖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a3eb63f5335a8102d220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