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

2022-10-08 17:5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欢迎阅读!
民间故事,中国,著名

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

盛夏时节,炎热无比。唐伯虎手摇折扇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

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唐伯虎笑道:“正是。” 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与我对句,当以此藕相赠。” 唐伯虎惊奇道:“原来你会对句,快快道来。” 牧童举藕吟道:“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唐伯虎听后感觉出句不凡,不知是准家儿郎如此有才华。他见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笑道:“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牧童拍手笑道:“相公对得太妙。”说完将手中莲藕洗净放在塘边。

唐伯虎忽听枝头鸦鹊之声,笑道:“我也有一联,你若能对,我以折扇相赠。”, 牧童喜道:“当真?”唐伯虎说道:“君子一言九鼎。”即刻说出上联:“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牧童沉思一会,笑道:“你的折扇输定了。”说毕大声吟道: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唐伯虎也拍手笑道:“你真是个神童,折扇归你。你如此聪明,为何不读书?”牧童闻言,神色黯然。唐伯虎拿出十两银子,说道:“途中所带不多,就作你求学之用吧。” 东汉时期,京城洛阳太学府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学府里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其官职都被称为博士。某年春节,太学府里一派喜庆气氛。博士们正忙着张灯结彩,随时准备恭迎诏书。很快,太学府外锣鼓喧天,显然是皇上派人来为博士们祝贺节日了。令大家更高兴的是,诏书上说,皇上为了让博士们欢度春节,特意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只羊。可是,等羊都被赶来了,太学府的长官们犯难了。这些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这可如何分?

有人主张把羊儿统统宰杀后分肉,肥瘦搭配,每人一份。有人嫌这样太麻烦,也显得不够大度,便提出抓阄。大小肥瘦全凭运气,抓住小的、瘦的也怨不着别人。又有人觉得宰了分肉和抓阄的办法也不尽合理,但又拿不出好主意。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仍然没有商量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办法。

就在这举棋未定之时,一向少言寡语的博士甄zhen宇站起来说:“还是一人牵一只吧,也不用抓阄,我先牵一只。”


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着甄宇,只见他走近羊群,左瞅瞅,右看看。此时,有人心里犯了嘀咕:这家伙肯定要挑一只又大又肥的。要是都争先把大羊牵走了,剩下的小羊给谁呀?甄宇瞅了一会儿,径直走到一只又小又瘦的羊儿前,牵了就走。

恭可释怒,让可息争。争之不足,让之有余。这样一来,那些不计较的博士也像甄宇一样,牵了只小羊便走,就是想计较的博士也不好意思争了,反而你谦我让,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牵着一只羊回家了。

这件事情后来传遍了洛阳,人们纷纷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瘦羊博士”。 人们都夸“瘦羊博士”有第一等学问,可什么才是真正的第一等学问呢?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得简洁而中肯:“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月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徉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a960d7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