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第2课时教学设计最新

2023-04-24 16: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第2课时教学设计最新》,欢迎阅读!
课时,下册,教学设计,主体,美术

学设计模板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绘画过程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感受相同主体、不同背景或不同主体、相同背景的画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正确处理画面内容的关系,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平时画面中的关系处理混乱,本课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在绘画中能较好的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引导阶段、发展阶段(以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为主线)、实践阶段、课后拓展、活动实施,课后反思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范图;学生: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复习上节课知识: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设计意图:从欣赏作品中体会到主体与背景的存在)

《主体与背景》第二课时



1


二、发展阶段

1.出示三组不同主体、同一背景的图片引导欣赏: 让学生说说画面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小结:

1)不同主体,同一背景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2)不是任何主体都可以适合同一背景的。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2.欣赏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注意: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设计意图:图片可以直观展示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适度运用图片可以给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带来不少新鲜感,有助于促进学习和进步。) 三、实践阶段

1.四个组,将老师分发的主体和背景分别给做出相应的背景和主体。

2.将主体放在各自的背景上,形成一张张有趣的画,并讲给大家听。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尽力去实现到画纸上。当然同组可以相互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学生创作、师辅导 (设计意图:知识的视觉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达到自由和谐的教育状态。)

四、展评阶段

由组长将本组的作品送到黑板前进行展示,并讲述自己的画面故事,同学们可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自由点评,教师可补充点评。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从他们的欣赏角度出发参与评价能反映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五、拓展阶段

我们的设计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潜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课下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剪下来当成主体,来设计一个背景,让它带你们去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主体与背景 (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关键词汇,同时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39d311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