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7 10:56: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苏城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欢迎阅读!
江苏,探索,实践,城市,管理

江苏城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最快的省份之一,城镇化率从197813.7%上升到2012年的63% 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了4200万人。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2008年,省委书记罗志军(时任江苏省省长) 在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上提出了江苏建设“21世纪可持续人居家园”的宏伟目标,将推进和谐城市管理和住区环境整治列为城乡建设领域的重点行动;在“十二五”期间江苏大力实施的“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中,也把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行动的重要内容。

全省城管系统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展观,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以工作理念创新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开展城管创优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城管文化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环卫设施配套,有力推动了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保障了城市的有序运行。

1 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城管工作理念创新

城管部门承担着与城市容貌、城市环境、城市设施和城市秩序相关的大量繁杂的管理任务, 对于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但毋容讳言的是,其管理内容,尤


其是城管执法工作也涉及到城市部分人群的利益问题,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着诸多的不了解和不理解。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城管工作正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和压力。树立什么样的城管文化,解决为谁管、怎么管、靠什么管的问题,是广大城管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江苏城管系统2011年开展了“城管文化建设年”活动,引导全省城管工作者通过征文等系列文化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文化建设年”活动,全省城管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树立起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文化观,并形成了“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治城管”三大核心理念,以理念带动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全力打造全新城管模式,推动了城管系统的转型发展。

1.1 从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百姓城管”的新理念

百姓城管的基本内涵是“为了百姓,依靠百姓”,回答的是为谁管的问题。把维护城市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坚持听百姓声音,请百姓参与,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努力使百姓理解、认可、支持城管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要把城市管理打造成民本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为百姓创造更加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城市构筑更加良好的发展平台。

1.2 从工作方法上着力完善“科学城管”的新机制

科学城管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回答的是怎么管的问题。


要加快推进从单一行业管理的“小城管”向综合管理体制的“大城管”转变,着力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加快推进从单一技术手段向数字化与全员化协同管理的转变,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加快推进从行业末端管理向源头管理、全过程管理转变,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从阶段性管理向长效管理、绩效管理的转变,全面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

1.3 从管理模式上加快建立“法治城管”的新秩序

法治城管的基本内涵是依法管理城市,回答的是靠什么管的问题。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城管工作担负着维护城市正常运行秩序的重任,更应当加快法治化进程,实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探索依法、规范、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现代城管执法新模式,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城市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2 以构建大城管格局为目标,推动城管体制机制创新

城市管理的职责范围涵盖了城市政府管理的多个方面,不仅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也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厘清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科学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前提和基础。江苏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为平台,加快构建职责明晰、处置高效的“大城管”格局;通过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和网络化城市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城管职能范围和责任主体,形成了政府主


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推进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着力提升城管工作效能;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的长效化,营造全社会关心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支持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

2.1 建立健全高位协调机制

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由城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 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城市管理的组织、决策、协调、实施和监督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城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设,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层级监督和效能监察,构建“大城管”格局,形成责任明确、考核科学、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

2.2 构建城市管理网络体系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条块互补的工作原则,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理清并逐步规范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工作模式。目前,江苏省58个市、县(市)都设立了城市管理局(苏州市为市容市政管理局),13个省辖市和约三分之一的县(市)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

2.3 加快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城管”的运行机制和考评体系,着力发挥数字化平台的


绩效评价功能;科学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将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政府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的重要数据平台、指挥平台和信息决策平台。目前,全省58个市(县)中,共有35已建成运行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质量与推进速度均居全国前列。

2.4 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

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建立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电子档案或数据库,因地制宜地推进责任区管理的委托代包模式,通过检查考核、评比表彰、执法查处等多种途径,全面掌握责任制管理动态和落实情况,有效提高了市容环卫责任制的签约率和履约率,夯实城市管理的工作基础。

2.5 探索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积极引导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活动,拓宽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监督渠道;确定1026日为“城管开放日”,开展以“城管三走进”“城管义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体验、感受城管,有效提升了城管形象;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3 以城管创优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城管工作举措创新 针对新形势下的城管工作特点,江苏城管系统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以创优促整治,以标准促长效,形成了以城管创优和标准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推进机制。


3.1 开展“城管创优”活动

在全省城市中开展创建“江苏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和“江苏省市容管理示范路”创建活动,加强对城市市容环境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推进道路市容景观提档升级工程,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市容环境面貌秩序。“以创建促建设,以建设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的创建工作方式,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目前全省共创建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102条。常州、扬州、徐州、张家港、昆山、江阴等14个城市获得“江苏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称号。

32 推进城管标准化建设

把标准化建设引入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力图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制定完善覆盖城市市容管理、环卫管理、数字城管和城管行政执法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街景容貌维护、市容秩序管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指挥调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江苏将2012年确定为城管标准化建设推进年,继《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江苏省城市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等标准之后,又制定了《江苏省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规范》、《江苏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试行)《江苏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管理考核评价标准(试行)等一系列工作标准和管理规范,初步构建了符合江苏实际的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为实现城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

3.3 开展渣土运输和农贸市场百日整治活动


针对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渣土车违规运载、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组织开展省域层面的集中整治。2012年联合公安、交管等部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与处置管理的集中整治,全面规范全省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秩序,巩固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整治成果;2013年年初又启动了全省农贸市场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提升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全面净化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提高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受到群众的欢迎。各城市也根据自身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了对于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摆摊点、乱设广告等行为的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度治理城市管理“痼疾”。

4 以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为重点,推动市政环卫设施建设模式创新 生活垃圾的清扫保洁和清运处置工作与城乡的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江苏垃圾处理产业已具相当规模,以垃圾焚烧厂为代表的市场化垃圾处理容量规模明显增加,行业市场化发展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4.1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建设

制定了《江苏省“十二五”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成立了由2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已形成“苏南地区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苏中地区焚烧与卫生填埋并举,苏北地区逐步由卫生填埋向焚烧发展”的良好格局;出台《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省级餐厨废弃物处理


规划,统筹全省餐厨废弃物设施布局与建设。截止2012年,全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4.6万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总能力达到466/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居全国先进水平。

4.2 构建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机制

在加快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转运设施建设的同时, 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对无法就地资源化利用的垃圾进行城乡统筹处理,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初,江苏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启动了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工作,并探索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截止2012年底, 全省已建垃圾中转站的乡镇比率达到94.7% 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到73.4%,为改善江苏乡村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3 推行环卫市场化作业

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环卫行业改革。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城市环卫作业单位达到180余家,其中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单位近100家;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或部分市场化的城市有15个,约占全省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垃圾处理单位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环卫市场化模式的深入推进,有力推动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使环卫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步伐大大加快。

5 以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为突破,推动城管执法方式创新


城管执法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最容易惹起争议。因此,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提升执法队伍形象,是城管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执法队伍建设标准,并持续开展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着力将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树立城管亲民、爱民形象,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5.1 坚持依法行政

通过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现代城管执法新模式,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为契机,全面加强城管队伍、城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效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确保做到依法行政、形象良好。

5.2 规范执法行为

深化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及星级单位创建活动,并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创建成果,认真总结开展标准化执法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执法体系,推进执法过程的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5.3 创新执法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认真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主动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


与配合;按照疏堵结合、先疏后堵的原则,有效预防和化解因城管执法引发的社会矛盾;在执法中融入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做到既管理好城市,又树立好形象,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6 结语

随着城镇化率超过60%,江苏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后期,进入了量质并举,更加注重质量的新阶段。城乡建设工作将更加关注提升城乡空间的品质,更加关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更加关注构建和谐有序的人居环境,这些都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针对当前江苏省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江苏省政府决定自2013年起,在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开展以“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即:集中整治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和农贸市场脏乱差,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和户外广告设置,提升长效管理水平。简称“931”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功能品质与环境容貌。这是江苏城市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顺应市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又一创新举措和有益实践。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使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环境更加宜人,社会更加和谐有序,需要城管系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b7bf89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