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2023-03-13 07: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理学技术。

社交测量法: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自我概念:即个人关于自己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观察、评价,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意识,对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及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观念。

镜像自我:指儿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社会比较:将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社会比较 印象: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即印象形成。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上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作晕轮效应。理学家将这种从一种已知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概化为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即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

投射作用: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印象管理: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内因:存在于个人内部的原因,包括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能力、努力程度等个人所具有的特征。


外因:与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各种背景因素、机遇、其他人的影响、行为者所从事的工作的难度、特异性及其他各种非人为的因素等。 本性归因:归因结果是将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特征 情境归因:归因结果是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

控制点: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理解。 态度: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的倾向。

睡眠者效应:低威信来源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后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比先前更大的现象。 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犯错误效应:小小的错误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增加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的双方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的现象。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 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

侵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伤害性的、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挫折: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由于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 武器效应: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

去个性化: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 亲社会行为: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利他: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行为。 旁观者效应:其他旁观者的存在,会降低个人提供帮助或实施干预的可能性。

社会影响: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社会影响。

从众: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社会助长:也叫社会促进,指个人的活动效率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而提高的现象。 社会抑制:也叫社会干扰,指个人的活动效率由于他人在场或者同时参加而降低的现象。 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冒险转移: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 群体思维: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ff47670912a216147929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