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

2022-08-03 03:0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2 《礼记》二则.》,欢迎阅读!
礼记,二则,22

22 《礼记》二则

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虽有嘉肴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

嘉肴( 弗食( 自强( 教学相长( 兑命( 学( )学( )半 Yáo qiǎnɡ Yuè Xiào zhǎnɡ xué 通假字 《兑命》曰

(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yue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动词,教导 动词,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惟读书是务(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 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结构梳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教和学相辅相成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


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字词学习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货恶其弃于地也(

幼有所长(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jǔ ɡuān zhǎnɡ fèn xīnɡ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一词多义

今天下三分( 男有分(













选贤与能( 颇与中国同俗( 故人不独亲其亲

动词,分裂 名词,职分,职守 动词,讨厌、憎恶 名词,罪恶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举”,推荐


连词,和 副词,单,只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老而无子的人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同“举”,选拔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用作动词,以……为亲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用门闩插门 阴谋,干坏事的想法 兴起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第一层:(第12句)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第34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56句)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举能→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能干的人担任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


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

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拓展延伸 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多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颇有韵律美,其间道理易于让人理解、接受。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偶句,结构整齐,增强语势,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的中心。 教学:教和学。 子:子女。 归:女子出嫁。 货:指财物。 贼:指害人。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才能不“孤陋寡闻”了!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0c8faf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